[发明专利]阀正时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80032399.4 | 申请日: | 2015-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61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 发明(设计)人: | 野口祐司;朝日丈雄;榊原徹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1L1/356 | 分类号: | F01L1/356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梁婷 |
| 地址: | 日本国爱知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正时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对旋转相位的控制响应度良好、且容易形成工作流体的流路的阀正时控制装置。这种阀正时控制装置具有驱动侧旋转体、从动侧旋转体、从动侧旋转体内部的筒状部件、在筒状部件内侧连结从动侧旋转体与凸轮轴的筒状螺栓、设置在螺栓与筒状部件之间的至少一方并使工作流体朝旋转轴心方向流通的导入路径、设置于螺栓并使导入路径的工作流体朝螺栓内侧流通的导入连通路径、设置在旋转轴心的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的提前角连通路径与滞后角连通路径、设置在螺栓内侧且可于旋转轴心方向上往复移动、并将工作流体供给至提前角连通路径或者滞后角连通路径的控制阀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正时控制装置,其具有与内燃机的驱动轴同步旋转的驱动侧旋转体,以及与内燃机的阀开闭用凸轮轴一体旋转的从动侧旋转体,并且改变驱动侧旋转体与从动侧旋转体之间的相对旋转相位。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3中公开的阀正时控制装置具备用于连结从动侧旋转体与凸轮轴的筒状螺栓,并设有沿着旋转轴心的长度方向的导入路径作为向提前角室以及滞后角室供给工作流体的流路。
在螺栓上设有在与旋转轴心交叉的方向上贯通的提前角连通路径以及滞后角连通路径,以形成一种使得工作流体能够分别在提前角流路与滞后角流路流通的结构。这些提前角连通路径以及滞后角连通路径相对于导入路径被设置在沿着旋转轴心的圆周方向的不同位置上,同时也是设置在沿着旋转轴心的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上。螺栓的内部设有沿着旋转轴心进行往复移动的控制阀体,通过改变控制阀体的位置可以切换从导入路径流出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路径,向提前角连通路径或者滞后角连通路径进行供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表2009-5150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US 2012/0097122 A1号公报
专利文献3:DE 10 2008 057 491 A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阀正时控制装置中,在螺栓的内侧即螺栓与控制阀体(控制活塞)之间设有筒状部件(套筒),该筒状部件与螺栓(阀外壳)之间形成导入路径(压力介质通道)。
因此,随着控制阀体的往复移动,筒状部件容易因摩擦而出现磨耗,这容易导致控制阀体与筒状部件之间的接触面的密封性降低,从而造成工作流体从控制阀体与筒状部件之间的接触面漏出的问题。
当工作流体从控制阀体与筒状部件之间的接触面漏出时,向提前角室或者滞后角室供给工作流体的速度会下降,导致相对旋转相位的控制响应度变差。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阀正时控制装置中,将筒状部件设置在螺栓的外侧,并在该筒状部件与从动侧旋转体之间设置导入路径。
在这样的结构下,筒状部件不会随着控制阀体的往复移动产生磨耗,也不容易因密封性下降而导致工作流体泄漏,但由于筒状部件的筒壁部设有圆环槽以及与该圆环槽连通的通孔的供给路径和与该圆环槽连通的提前角或者滞后角路径,这使得筒状部件的制作变得更加复杂。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阀正时控制装置中,将筒状部件设置在螺栓的外侧即螺栓与从动侧旋转体之间,筒状部件的内部形成了导入路径。
在这样的结构下,筒状部件不会随着控制阀体的往复移动产生磨耗,也不容易因密封性下降而导致工作流体泄漏,但由于用于将从动侧旋转体紧固在凸轮轴上的力会作用在筒状部件上,因此筒状部件容易变形。一旦筒状部件发生变形,则工作流体会从控制阀体与筒状部件之间的接触面漏出,向提前角室或者滞后角室供给工作流体的速度会下降,导致相对旋转相位的控制响应度变差。
鉴于上述情况,业界渴望出现一种易于形成工作流体的流路且相对旋转相位的控制响应度优秀的阀正时控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未经爱信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323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