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翻新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15381.3 | 申请日: | 2015-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327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浜中英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3/04 | 分类号: | B60C3/04;B60C9/18;B60C11/02;B60C1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薛晓奇,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翻新 轮胎 | ||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翻新轮胎,更详细地说涉及能够提高轮胎的耐偏磨损性能的翻新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装设于卡车、公交车等的重载用轮胎进行过翻新,但近年来,也正在对于小型卡车用轮胎进行翻新。作为该小型卡车用的翻新轮胎,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401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一方面,在翻新轮胎中,也有应提高轮胎的耐偏磨损性能的课题。
因此,该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轮胎的耐偏磨损性能的翻新轮胎。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该发明所涉及的翻新轮胎,其特征在于:具备胎面与基胎;所述胎面在胎面表面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至少3根周向主槽和由所述周向主槽划分而成的多个陆部,而且,所述基胎具备胎体层和配置于所述胎体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层,并且所述带束层具有一对交叉带束和配置于所述一对交叉带束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覆盖件,在将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所述周向主槽称为最外周向主槽时,胎面宽度TW与轮胎总宽度SW具有0.65≤TW/SW≤0.85的关系,从轮辋直径的测定点到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轮胎径向上的距离SDH与轮胎截面高度SH具有0.45≤SDH/SH≤0.65的关系,从轮胎赤道面到由所述最外周向主槽划分出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所述陆部的边缘部的距离Le与从轮胎赤道面到宽度窄的所述交叉带束的端部的距离Lh具有0.60≤Le/Lh≤0.85的关系。
发明的效果
在该发明所涉及的翻新轮胎中,规定轮廓的比TW/SW以及比SDH/SH合理化,所以具有使轮胎的接地形状合理化,轮胎的耐偏磨损性能提高的优点。另外,通过使胎肩陆部的边缘部与宽度窄的交叉带束的端部的位置关系(距离Le、Lh)合理化,确保胎肩陆部的刚度合理。由此,具有特别是抑制胎肩陆部的偏磨损,进一步提高轮胎的耐偏磨损性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该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翻新轮胎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翻新轮胎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翻新轮胎的胎面表面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翻新轮胎的要部的放大图。
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翻新轮胎的要部的放大图。
图6是示出图1所述的翻新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该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翻新轮胎的性能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图8是示出该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翻新轮胎的性能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该发明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该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另外,在该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含维持发明的同一性同时能够置换且容易置换的要素。另外,该实施方式所述的多个变形例可以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范围内任意组合。
[翻新轮胎]
图1是示出该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翻新轮胎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视图。该图示出轮胎径向的单侧区域的剖视图。另外,该图作为一例示出了小型卡车用的翻新轮胎。
在该图中,所谓轮胎子午线方向的截面是指用包含轮胎旋转轴(图示省略)的平面将轮胎截断时的截面。另外,附图标记CL是轮胎赤道面,是指经过轮胎旋转轴方向上的轮胎的中心点而垂直于轮胎旋转轴的平面。另外,附图标记T为胎面端。另外,所谓轮胎宽度方向是指平行于轮胎旋转轴的方向;所谓轮胎径向是指垂直于轮胎旋转轴的方向。
翻新轮胎10是重新粘贴残留花纹达到寿命的轮胎的胎面胶并进行再利用的轮胎,例如,可用于重载用轮胎、小型卡车用轮胎等。
如图1所示,翻新轮胎10具备胎面20和基胎30。胎面20是构成胎面部的橡胶部件,在制造翻新轮胎10时新追加。基胎30是将残留花纹达到寿命的轮胎的胎面胶的一部分以及胎侧胶的一部分切除并对其外周面进行打磨处理而成型的。如后所述,该翻新轮胎10基于重模塑方式或预硫化方式制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横滨橡胶株式会社,未经横滨橡胶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153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