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高甜度甜味剂的碳酸饮料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09792.1 | 申请日: | 2015-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612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砚亮太;高桥瑞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得利食品饮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23L2/00 | 分类号: | A23L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90 | 代理人: | 张淑珍,王维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高甜度 甜味剂 碳酸 饮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高甜度甜味剂的碳酸饮料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已知高甜度甜味剂具有作为低热量甜味剂的特征,但配合此甜味剂的饮料的醇厚感不足等,仍有改善的余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421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碳酸饮料中,为了将姜汁清凉饮料等的饮料中特征性的肉桂风味赋予饮料中,进行配合肉桂香料。此外,近年来,不使用砂糖而使用高甜度甜味剂的低热量饮料的需求增加。但是,新明确了对于含糖饮料不存在问题,而在含有高甜度甜味剂的饮料的制造过程中,肉桂香料中所包含的肉桂醛易受到经加热杀菌等的热引起的劣化,及保存中的经时性的劣化。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能够稳定地维持肉桂醛及整体的香味的含有高甜度甜味剂的碳酸饮料。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者着眼于在含有高甜度甜味剂的碳酸饮料中,各成分对饮料风味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碳酸饮料中,通过以特定的浓度范围配合肉桂醛的同时,以特定的浓度范围配合作为高甜度甜味剂的甜叶菊提取物,进而在饮料中配合作为高甜度甜味剂的阿斯巴甜,能够进一步改善肉桂醛的热稳定性及保存稳定性,且可赋予碳酸感、爽快感,香味整体也有所提升。基于这样的见解,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不受限定,但可提供如下。
(1)一种碳酸饮料,为配合了肉桂醛、阿斯巴甜及甜叶菊提取物的碳酸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0.6ppm~50ppm作为甜叶菊提取物的甜菊糖总苷。
(2)根据(1)所述的碳酸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0.25ppm~16ppm所述肉桂醛。
(3)根据(1)或(2)所述的碳酸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1.0ppm~10ppm所述肉桂醛。
(4)根据(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碳酸饮料,其特征在于,为低热量饮料。
(5)根据(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碳酸饮料,其特征在于,pH为3.3以下。
(6)一种碳酸饮料,为配合了肉桂醛及高甜度甜味剂的碳酸饮料,其特征在于,作为高甜度甜味剂至少含有阿斯巴甜及甜叶菊提取物,作为甜叶菊提取物含有甜菊糖总苷。
(7)根据(6)所述的碳酸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0.25ppm~16ppm所述肉桂醛。
(8)根据(6)或(7)所述的碳酸饮料,其特征在于,为低热量饮料。
(9)根据(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碳酸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0.05g/L以上所述阿斯巴甜。
(10)一种制造方法,为低热量碳酸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将肉桂醛及高甜度甜味剂溶解于水的工序,在此,高甜度甜味剂至少包含阿斯巴甜及甜叶菊提取物,作为甜叶菊提取物含有甜菊糖总苷;及杀菌工序。
通过本发明,能够改善肉桂醛的热稳定性及保存稳定性,且可赋予碳酸感、爽快感,提升香味整体。此外,认为尽管pH低的饮料中阿斯巴甜的稳定性低,但是饮料的甜味和醇厚感的持续是由于甜叶菊提取物弥补阿斯巴甜的效果。
通过肉桂醛、甜叶菊提取物及阿斯巴甜这样的特定的成分的组合所取得的上述的效果并非已知,完全为预想之外。
具体实施方式
<饮料>
本发明的碳酸饮料含有肉桂醛及高甜度甜味剂。高甜度甜味剂广泛用于减肥食品等。对于饮料范畴,高甜度甜味剂作为少热量饮料(每100mL小于20kcal的饮料)、0热量饮料(每100mL小于5kcal的饮料)等的低热量饮料及不使用砂糖的饮料的原料被使用。本发明的碳酸饮料优选为每100mL小于5kcal的0热量碳酸饮料。
本说明书中,碳酸饮料是指在高甜度甜味剂的水溶液中,根据需要添加果汁、植物的提取物、乳制品、香料等,填充至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的容器后的饮料。本说明书中,提到涉及碳酸饮料的气压时,只要没有特别的记载,均为容器内的气压。气压可通过该领域技术人员周知的任意的方法进行测定。作为具体例子,可通过将成为20℃的饮料固定于气体内压计,先打开气体内压系统的阀门放掉气体,再关闭阀门,振动气体内压计,读取指针到达稳定的位置时的值,从而测定气压。本发明的饮料为碳酸饮料时,气压可设定为0.7kg/cm2~5.0kg/cm2,优选1.0kg/cm2~4.0kg/c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得利食品饮料株式会社,未经三得利食品饮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097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