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轮的减振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80007862.X | 申请日: | 2015-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92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 发明(设计)人: | R·施密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G13/00 | 分类号: | B60G13/00;B60G15/06;B60G17/04;B60G17/08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张立国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轮的液压减振器。
背景技术
同类型的减振器经由具有橡胶弹性体的减振器支架支承在车身上并且具有填充有流体的缸以及在该缸中被引导的带有活塞杆的活塞,并且在减振器支架中构成有液压压力室,该液压压力室与在减振器缸内在减振器活塞的远离减振器支架的一侧形成的第一减振器室经由具有节流阀的导通流体的连接部相连接;本发明从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FR 2 471 873 A1出发;作为另外的现有技术,除了DE 196 29 959 A1之外还应提到DE 10 2010 007 237 A1。
在车辆上在其车轮与经由所谓的支承弹簧在垂直方向上支撑在该车轮上的车身之间设有的减振器已知用于在相应的车轮弹性缩入和弹性伸张时(即,当该车轮基本上在垂直方向上相对于车身运动时)衰减这种(朝向车身定向的)弹性缩入运动或(从车身离开定向的)弹性伸张运动。这样的液压减振器通常包括(减振器)缸,(减振器)活塞在该缸中在所述弹性缩入和弹性伸张运动的方向上可移动地被引导。通过相应的车轮相对于车身的(垂直的)运动,活塞在缸中运动并且由此排挤液压液体、尤其是油。减振器的活塞杆通常经由橡胶弹性的减振器支架而与车身相连接,而减振器的缸固定地紧固在可旋转地支承车轮的车轮支架上。在所述减振器支架中,活塞缸的自由端在此通常经由固定盘而与构成为空心圆柱状的橡胶弹性体(活塞杆位于该橡胶弹性体的中心)固定连接,而该橡胶弹性体的外侧支撑在车身上。
开头提及的DE 196 29 959 A1示出了具有液压悬架的减振器布置系统,其中,所提及的橡胶弹性体紧靠液压压力室而支撑,该液压压力室与在减振器的缸中的其体积在车轮相对于车身弹性缩入时减小的那个室液压连接。因此,不仅应当可衰减车轮的在其可见的弹性缩入和弹性伸张的运动范围内的低频振动,而且由于具有这样的减振器的液压悬架,也应当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衰减从行驶车道经由车轮向车身方向导入的较高频率振动,即,在车轮的弹性缩入时,液压液体被从减振器缸输送到液压悬架的压力室中。然而,在该已知的现有技术中看起来特别有利的是,在车轮的弹性缩入时,被在减振器内的活塞杆排挤的液压液体的体积可以由在减振器支架中的室来接纳。由此,在那里可以取消在单筒式减振器中常见的在减振器的底部上的气体蓄压器。
实践中相同的内容适用于FR 2 471 873 A1,其中示出的带有减振器的减振支柱也还具有用于调节车身高度的可能性并且因而可以构成为主动减振器。与该高度可调性无关地,在那里在所述的导通流体的连接部中设有用附图标记18标出的并且通常所谓的底阀,如这也在常见的带有气压蓄存器的单筒式减振器中在底部区域内为由减振器中的活塞杆排挤的液压液体体积所设置的那样。但通常在具有可驱动的液压泵的主动减振器中,借助该液压泵可以在配设的车轮和车身之间导入力并且因而可以使车身例如相对于车轮抬升,为由减振器中的活塞杆排挤的液压液体体积设有独立的蓄压器,如这也在开头提到的DE 10 2010 007 237 A1中公开。
在主动减振器中的问题可能是所提到的橡胶弹性体的变硬,这由所提到的液压泵引入附加的力而引起。它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如下方式来抵抗,即,在橡胶弹性体上邻接所述的液压压力室,该液压压力室与其体积在车轮相对于车身弹性缩入时减小的那个减振器室液压连接。在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中,在所述的液压连接部中设有一种节流阀,但这种节流阀优先构成为如更上文提到的底阀那样的止回阀。
在实践的尝试中,这些已知的主动减振器的解决方案在噪声引入到车身中方面并且因而在极为有效地衰减高于典型的车身振动频率的较高频率振动方面被证明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发明内容
现在借助本发明应阐述对于车轮的减振器来说如何能更好地实现衰减较高频率的振动、例如在减振器支架周围的车身的固有频率范围内的振动(=本发明的任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078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