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压成型方法、冲压成型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在这些方法中使用的预成型形状的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06217.6 | 申请日: | 2015-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602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新宫豊久;塩崎毅;饭塚荣治;山崎雄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22/26 | 分类号: | B21D22/26;B21D2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陈蕴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压 成型 方法 部件 制造 以及 这些 使用 形状 确定 | ||
1.一种冲压成型方法,其通过两个阶段以上的冲压工序成型为产品形状,该产品形状具有顶板部、与该顶板部连续地形成的纵壁部以及与该纵壁部连续地形成的凸缘部,
该冲压成型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原材料上的相当于将平板状的金属板即原材料成型为产品形状时破裂或凸缘起皱的发生位置附近的位置预成型为凸形状或凹形状的拉延筋形状,
之后,从预成型有所述拉延筋形状的原材料冲压成型为产品形状,伴随着该冲压成型,从所述拉延筋形状向所述破裂或凸缘起皱的发生位置供给材料。
2.一种冲压成型部件的制造方法,其通过两个阶段以上的冲压工序成型为冲压成型部件的形状,该冲压成型部件的形状具有顶板部、与该顶板部连续地形成的纵壁部、以及与该纵壁部连续地形成的凸缘部,
该冲压成型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原材料上的相当于将平板状的金属板即原材料成型为冲压成型部件形状时破裂或凸缘起皱的发生位置附近的位置预成型为凸形状或凹形状的拉延筋形状,
之后,从预成型有所述拉延筋形状的原材料冲压成型为冲压成型部件形状,伴随着该冲压成型,从所述拉延筋形状向所述破裂或凸缘起皱的发生位置供给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破裂或凸缘起皱的发生位置基于通过FEM进行从原材料形状冲压成型为产品形状或冲压成型部件形状时的成型解析的结果来判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延筋形状的预成型通过原材料的冲裁工序进行。
5.一种预成型形状的确定方法,其是在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使用的预成型形状的确定方法,
该预成型形状的确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以下工序:
通过FEM进行从平板状的金属板的原材料形状冲压成型为产品形状或冲压成型部件形状时的成型解析的最初成型解析工序;
在通过最初成型解析工序判明发生破裂或凸缘起皱的情况下,基于该发生位置,设定预成型的拉延筋形状及该拉延筋形状的导入位置的工序;
通过FEM进行从预成型有拉延筋形状的原材料形状冲压成型为产品形状或冲压成型部件形状时的成型解析的预成型解析工序;
在通过预成型解析工序判明发生破裂或凸缘起皱的情况下,基于该发生位置,改变预成型的拉延筋形状及/或该拉延筋形状的导入位置的工序;
在通过预成型解析工序判明不发生破裂及凸缘起皱的情况下,将该预成型解析时的拉延筋形状及该拉延筋形状的导入位置确定为预成型的拉延筋形状及该拉延筋形状的导入位置的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成型形状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拉延筋形状设定为与破裂部的延伸方向平行地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成型形状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求出破裂部的最大主应变方向,将拉延筋形状设定为在与该最大主应变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成型形状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求出在破裂部上与该破裂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的最大主应变分布,将应变的升高位置设定为预成型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成型形状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破裂部中与该破裂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形状求出破裂部的原材料伸长量L0,设定具有根据预成型的拉延筋形状的截面形状求出的拉延筋部的原材料伸长量L为0.1×L0≤L≤1.0×L0的截面的拉延筋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成型形状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原材料的相当于凸缘起皱发生位置附近的纵壁的位置设定在与凸缘部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拉延筋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10任一项所述的预成型形状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求出来自凸缘起皱发生位置的材料流入量W和来自与凸缘起皱发生位置邻接的不发生起皱的凸缘部的材料流入量W0的差W-W0,设定具有根据预成型的拉延筋形状的截面形状求出的拉延筋部的原材料伸长量L为0.1×(W-W0)≤L≤(W-W0)的截面的拉延筋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0621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施加传导的纳米颗粒到基质上的装置
- 下一篇:膜形成装置和膜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