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扭转振动降低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80003998.3 | 申请日: | 2015-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998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 发明(设计)人: | 宫原悠;天野浩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F15/14 | 分类号: | F16F15/14;F16H45/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史雁鸣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扭转 振动 降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借助惯性质量体的往复运动或者振子的运动降低扭转振动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2-197886号公报中,记载了这种装置的一个例子。该装置构成为,通过产生旋转体的转矩变动,转动体沿着形成在该旋转体上的转动面移动,借助该转动体的振子运动降低旋转体的扭转振动。特别是,在日本特开2012-197886号公报中记载的装置,由于构成为容纳在液力变矩器的内部,所以,为了转动体的振子运动不被油所阻碍或者不受其影响,利用减振器外壳覆盖转动体及转动面,形成液密封状态的转动室。
由于减振器外壳是补偿转动体的自由振子运动用的,所以,以不接触转动体的方式构成。与此相对,在液力变矩器以高速旋转的情况下,液力变矩器内部的液压由于离心力而变高。另外,在内装锁止离合器的液力变矩器中,在使锁止离合器卡合时,液压变高。这样,当液力变矩器的内部的液压变高时,减振器外壳变形,转动体会与其内表面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着转动体的自由振子运动受到阻碍而减振性能降低,或者转动体、减振器外壳磨损而耐久性降低等问题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技术课题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覆盖转动体及转动室的罩过度变形,减振性能及耐久性等优异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将转动体配置在转动室的内部,所述转动体伴随着配置在液力变矩器内部的旋转体的转矩的变动而相对于该旋转体相对地进行振子运动,所述转动室在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上贯通地形成于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部,所述转动体及所述转动室由罩以液密封状态覆盖,以便与所述液力变矩器内的油隔开,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振动降低装置设置有变形限制部,所述变形限制部抑制所述罩在夹持所述转动体的方向上的变形。
在本发明中,所述变形限制部可以由肋构成,所述肋形成于所述罩的一部分上,使得该部分的刚性比其它部分高。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肋可以设置在所述罩的内表面且处于不与进行振子运动的所述转动体干扰的部位。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转动室可以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并列地形成有多个,所述肋配置于与所述转动室彼此之间的部分对应的部分,并且,配备有进行在所述转动体在所述转动室内移动到靠近所述肋的端部侧时的缓冲的缓冲部。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所述变形限制部可以由支柱部构成,所述支柱部支承在使所述罩的与所述转动体对向的部位接近所述转动体的方向上的负荷,保持所述部位不与所述转动体接触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支柱部可以设置在所述罩的与所述外周部对向的内表面和与该内表面对向的所述旋转体的侧面中的至少一方。
进而,在本发明中,所述转动室可以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并列地形成有多个,所述支柱部配置于所述转动室彼此之间的部分,并且,配备有进行在所述转动体在所述转动室内向靠近所述支柱部的端部侧移动时的缓冲的缓冲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着眼于由外力引起的罩的变形这样的过去没有注意到的课题,设置所述变形限制部,即使液力变矩器的内部的液压变高,罩的变形也受到变形限制部的抑制,因此,转动体的固有的振子运动不会受到阻碍。因此,减振性能变得良好,由于不会产生不必要的摩擦,所以可以提高耐久性。
另外,如果利用肋构成所述变形限制部,则由于不用追加新的部件,因此,可以提高扭转振动降低装置的生产效率。特别是,如果将肋设置在罩的内部,则不必增大扭转振动降低装置的轴长,就可以防止或者抑制罩与转动体的接触。
另一方面,如果利用支柱部构成变形限制部,则不用特别地提高罩的刚性,就可以防止或者抑制罩与转动体的接触。并且,如果是肋或者支柱部配备有缓冲部的结构,则可以防止或者抑制转动体碰撞转动室的端部内表面,或与之相伴的异常噪音的发生等事态。
附图说明
图1(A)是以卸下罩的状态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的旋转体的结构的简化的正视图,(B)是表示罩的截面形状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罩由于液压而变形的状态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3(A)至(E)表示本发明的其它例子,是与图1(B)同样的剖视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其它的例子,(A)是正视图,(B)是(A)的b-b线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039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