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岛复合纤维、复合极细纤维和纤维产品有效
| 申请号: | 201580003502.2 | 申请日: | 2015-0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741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 发明(设计)人: | 增田正人;花轮达也;船越祥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D01F8/04 | 分类号: | D01F8/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李照明,段承恩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海岛 复合 纤维 产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纤维轴垂直的方向的纤维截面由岛成分和包围岛成分而配置的海成分构成的复合纤维,其中的岛成分由2种以上的聚合物形成。此外,涉及将该海岛复合纤维进行脱海处理而得到的复合极细纤维。进而涉及至少一部分由这些海岛复合纤维或复合极细纤维构成的纤维产品。
背景技术
使用聚酯、聚酰胺等热塑性聚合物的纤维,力学特性、尺寸稳定性优异,不仅在衣料用途,而且在内部装饰、车辆内饰、产业用途等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在纤维的用途多样化的现代,其要求特性也变得多种多样,已经提出了通过纤维的截面形态而赋予质感、蓬松性等感性效果的技术。其中、“纤维的极细化”,对于纤维本身的特性和制成布料之后的特性效果大,在控制纤维的截面形态的观点中是主流的技术。
制造极细纤维的方法,考虑高次加工中的操作性等,利用成为极细纤维的岛成分被海成分覆盖的海岛复合纤维的方法在工业上被大量采用。在该方法中,纤维截面中,预先在由易溶解成分形成的海成分中配置大量由难溶解成分形成的岛成分,在制成纤维或纤维产品之后,通过将海成分溶解除去,能够由岛成分生成极细纤维。该方法,作为在现代工业中生产的极细纤维、特别是,微细纤维产品的制造方法被大量采用,最近,随着该技术的高度化,已经能够制造纤维径变得更小了的纳米纤维。
单纤维径为几个微米的微细纤维和数百纳米的纳米纤维,其单位重量的表面积(比表面积)与通常纤维(纤维径:数十微米)相比较,与纤维径的2次方成正比例大幅增加。此外还知道,其刚性(截面2次矩)也依赖于纤维径 而增加,所以表现出由其顺从性织造出的独特的触感。
因此,发挥出通常纤维所得不到的特异特性,因而人们尝试着利用其例如,通过接触面积的增大而带来的擦拭性能的提高、通过超比表面积效果而带来的气体吸附性能、独特的柔软触感,不仅在衣料用途中,而且在各种用途中展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关于以上的纤维的极细化技术,有许多提案,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其终极技术。
专利文献1中通过规定海岛型复合纤维中的纤维直径和岛成分的平均直径和其配置,能够得到海成分溶解后的(极细)纤维的韧度(toughness)为20以上的高力学特性的极细纤维(纳米纤维)。专利文献1是使用海岛复合纤维制造极细纤维的方法,为了预防在将海成分溶解除去时,由岛成分形成的极细纤维也受到额外的处理,规定了海岛截面的截面参数。专利文献1中有得到较高的力学特性的记载,有提高在纤维产品中展开应用的可能性。
作为极细纤维束的触感、质感的改善对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采用具有较柔软的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作为岛成分的方案。专利文献2,能够获取比专利文献1轻柔性、柔软性得到改善的极细纤维束和纤维产品。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海岛复合纤维,其主要由0.001~0.3丹尼尔(纤维径相当于300nm~6μm)的聚酰胺和聚酯这2种以上的超极细纤维成分在实质上不聚集成群的状态下分散排列而形成岛成分。使用该技术,通过从上述海岛复合纤维除去海成分,实施加热处理,由聚酯和聚酰胺形成的极细纤维各自独立地收缩,利用该极细纤维的收缩差等将极细纤维彼此的取向打乱,由此在极细纤维束内产生丝长差别,与以往的极细纤维相比,能够获取在厚度方向上具有膨松感的织物。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00243号公报(权利要求)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57646号公报(权利要求)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5-222668号公报(权利要求、第2页、第3页)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以往那样的海岛复合纤维中,脱海后的极细纤维具有一根一根不弯曲,以笔直状态成束状的倾向。因此,极细纤维彼此的取向整齐,纤维间空隙非常小,所以如果对极细纤维束施加外力,则极细纤维在不开纤的情况下大半部分以束状移动,因而,能够由纤维径的缩小化所期待的柔软性、纤细的触感有时会受到限制。此外,由这种极细纤维束制成的布帛,由于厚度方向的膨胀难以表现出来,纤维间空隙小,所以很多情况会成为需要毛细管现象的吸水性和污垢的捕捉性能不足的纤维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035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磁加热配料罐
- 下一篇:一种浓缩机加药用混合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