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混合和注入骨水泥的容器以及骨水泥混合及传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00540.2 | 申请日: | 2015-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79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沈载范 | 申请(专利权)人: | 引健特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45;A61M31/00;A61B17/56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7 | 代理人: | 刘成春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混合 注入 水泥 容器 以及 包括 传送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骨水泥传送装置,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在一个设备中混合骨水泥后能够立刻注入的结构的骨水泥混合及传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骨水泥传送系统,更为具体地,涉及具有混合骨水泥后能够立刻注入的结构的用于混合和注入骨水泥的容器以及包括该容器的骨水泥混合及传送系统。
背景技术
骨水泥在整形外科治疗中用于填充骨腔并修复缺陷。一般情况下,骨水泥是在粉末中混合液态物质来保持规定程度的粘度的状态下注入于人体中,上述混合是在由惰性材料制成的混合容器中投入需要混合的物质,然后进行人工混合,混合之后将其注入普通的注射器,通过手术来向人体的适当位置注入骨水泥。
如上所述,骨水泥是医务人员亲自在容器内进行混合后使用,然而现有的依靠如碗和勺子等开放手动型混合的混合和传送系统混乱,而且难以确保均匀性。并且,开放混合和传送存在容易受感染的危险。而且,传送步骤混乱,且耗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在韩国国内专利授权号第1275638号中公开了如图1所示的骨水泥混合注入器1,其包括:缸体10,所述缸体由具有能够内含骨水泥的空间且上侧形成有螺纹的圆筒形的下主体,和在所述下主体的内部空间能够进行往复运动的活塞主体,和与所述下主体螺纹结合,并形成有手柄,而且其内侧与所述活塞主体结合的上主体构成;混合部件20,其贯穿所述上主体,并且,在所述下主体的内部空间可进行往复运动,以对插入于所述下主体的内部空间的骨水泥进行施压;以及注入部件30,其包括注入杆和一侧形成的手把,其中,所述注入杆的直径大于所述混合部件的混合杆直径,所述混合杆能够贯穿所述注入杆,在所述注入杆外部形成与所述上主体的内侧所形成的螺纹对应的螺纹。
然而,上述专利的用于混合的混合部件的结构复杂,由于结构复杂,进行混合时需要费很大力气,且难以均匀地混合。并且,为了注入,需要重新插入注入部件,因此具有使用不便的问题。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更优异的骨水泥混合及传送系统。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研发出了具有在容器内混合骨水泥的粉末成分和液态成分后能够立刻注入的结构的用于混合和注入骨水泥的容器,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混合和注入骨水泥的容器以及骨水泥混合及传送系统,其将为了在容器内均匀地混合骨水泥的粉末成分和液态成分而使用的混合装置,在与容器不分离的状态下,可用于向手术部位注入混合的骨水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混合和注入骨水泥的容器以及骨水泥混合及传送系统,其与现有的使用叶轮的混合方式不同,能够以非常简单、且使感染问题最小化的非常卫生的方式准备骨水泥,并使用现有的水泥喷射器向手术部位注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混合和注入骨水泥的容器以及骨水泥混合及传送系统,在容器内混合骨水泥的粉末成分和液态成分的过程中,能够确定混合的骨水泥的粘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混合和注入骨水泥的容器以及骨水泥混合及传送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处理使容器内部保持真空状态,而且在进行真空状态处理后即使不持续进行真空处理也能够保持真空状态的情况下,混合骨水泥的粉末成分和液态成分。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混合和注入骨水泥的容器以及骨水泥混合及传送系统,在将液态成分投入到容器内时能够去除液态成分中的玻璃碎片等,因此,在向手术部位注入用的骨水泥中不包括异物,非常安全。
本发明的目的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目的,即使没有明确提及,但是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后面进行说明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记载内容所理解的发明目的也应当包括在其中。
(二)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引健特株式会社,未经引健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005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