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设计]一种金属板料冲压自动化生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30015539.X | 申请日: | 2015-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41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 发明(设计)人: | 陆宝春;胡超;于胜飞;张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1D43/18 | 分类号: | B21D43/18;B21D22/02;B05C1/06;B05C11/10;B05C1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板料 冲压 自动化 生产 装置 | ||
1.一种金属板料冲压自动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垛料机构(1)、送料机构(2)、涂油定位机构(3)和压力机(4);送料机构(2)为龙门式送料机构,送料机构(2)设置在靠近压力机(4)的入料口的一侧,垛料机构(1)和涂油定位机构(3)均位于送料机构(2)下方,且涂油定位机构(3)位于靠近压力机(4)的一侧,垛料机构(1)位于远离压力机(4)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板料冲压自动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送料机构(2)包括取料立柱(201)、Z直线滑轨(202)、Z滑块、X滑块、X直线滑轨(204)、悬臂(209)、悬臂梁(210)、悬臂梁支撑座(203)、动力装置(207)、X齿条(205)、第一端拾器(206)和第二端拾器(211);六根取料立柱(201)分为两排,每排三根,相互平行设置,固定于地面,共同构成两个相邻的矩形框架,Z直线滑轨(202)设置在取料立柱(201)侧壁,悬臂梁支撑座(203)上设有Z滑块,并通过Z滑块设置在位于两端的四根取料立柱(201)的Z直线滑轨(202)上,悬臂梁(210)连接位于同一排三根取料立柱(201);悬臂梁(210)与悬臂梁支撑座(203)配合,同时X直线滑轨(204)设置在悬臂梁(210)顶面,X滑块固定在悬臂(209)底面且和X直线滑轨(204)相连接;第一端拾器(206)设置在悬臂(209)远离压力机(4)的一端,第二端拾器(211)设置在悬臂(209)靠近压力机(4)的一端;动力装置(207)固定在位于中间的取料立柱(201)上;悬臂(209)顶面设有X齿条(205);垛料机构(1)位于第一端拾器(206)下方,涂油定位机构(3)位于第二端拾器(211)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板料冲压自动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端拾器(206)和第二端拾器(211)完全相同,端拾器包括框架和吸盘,吸盘固定在框架上,端拾器通过螺栓固定在两条悬臂(209)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板料冲压自动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动力装置包括动力座(222)、轴承座垫(217)、第一转动轴(224)、第二转动轴(225)、Z齿轮(219)、Z齿条(220)、X齿轮(226)、轴承座(227)、Z伺服电机(212)、X伺服电机(216)、电机座(215)、X减速机(218)、Z减速机(213)、X联轴器(221)、Z联轴器(214)和动力座支撑板(223);第一转动轴(224)与第二转动轴(225)平行,且位于第二转动轴(225)斜下方;动力座(222)上设置一长条形通孔和一圆孔,第二转动轴(225)两端分别穿过动力座(222)的长条形通孔,第一转动轴(224)两端分别穿过动力座(222)的圆孔,动力座(222)外壁靠近长条形通孔处设有Z齿条(220),动力座支撑板(223)固定在动力座(222)内壁,第二转动轴(225)两端分别依次设有Z齿轮(219)、轴承座(227),Z齿轮(219)与Z齿条(220)配合,其中一端再依次设有Z联轴器(214)、电机座(215)、Z减速机(213)、Z伺服电机(212),第一转动轴(224)两端分别设有X齿轮(226),X齿轮(226)与悬臂(209)顶面的X齿条(205)配合,第一转动轴(224)任意一端再依次与X联轴器(221)、X减速机(218)、X伺服电机(216)连接,X伺服电机(216)与Z伺服电机(212)同侧;Z伺服电机(212)与Z减速机(213)配合;Z减速机(213)与电机座(215)连接并固定在中间的取料立柱(201)顶面上;轴承座(227)固连在轴承座垫(217)上,轴承座垫(217)固定在中间取料立柱(201)顶面上;X伺服电机(216)和X减速机(218)配合;X减速机(218)固定在动力座(222)侧壁;悬臂梁(210)放于动力座支撑板(22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3001553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