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高温热源闪蒸-有机朗肯循环的热水联合发电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43327.0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9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安青松;王永真;孟锋;陈玉涛;赵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K13/00 | 分类号: | F01K1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叶青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热源 闪蒸 有机 循环 热水 联合 发电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循环测试系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调节和测试中高品位热源闪蒸发电系统、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及其联合发电系统的综合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地热能因其独特的稳定性及其广泛的分布性,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我国对于中、低温地热资源的直接利用规模一直位列全球第一,而地热发电的规模则相对滞后。截至2014年底,我国地热直接利用的装机容量高达17870MW,居世界首位。然而,地热发电方面,美国地热发电累计装机已达到3150MW,而我国地热发电装机仅有27MW(目前正常运行的地热发电站只有广东丰顺和西藏羊八井等几处),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开发适用于我国技术经济特点的可开采的中低温地热能,具有广泛且现实的意义。
一般的地热发电循环形式主要以闪蒸循环和有机朗肯循环为主,这类单级利用系统存在地热水利用率低、系统发电产率低的问题,而地热闪蒸-有机朗肯循环联合发电系统则能解决此问题,因此,在近几年内受到广泛关注。理论研究表明,目前地热闪蒸-有机朗肯循环联合发电系统的电力产率可比单级闪蒸或单级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高出约20%。但实验研究缺乏,相对应的工程验证尚属空白。
因此,搭建一种地热闪蒸循环和有机朗肯循环联合发电系统的测试系统,并在灵活、高效且成本受约束的要求下,探究该联合系统运行参数和系统输出特性之间的耦合关系,对我国地热能的发电利用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情况,提供一种中高温热源闪蒸-有机朗肯循环的热水联合发电测试系统,进而探究闪蒸发电系统、有机朗肯发电系统及其构成的联合系统的发电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高温热源闪蒸-有机朗肯循环的热水联合发电测试系统,包括热源子系统、冷源子系统、闪蒸循环发电子系统和有机朗肯循环发电子系统,其中:
所述的热源子系统包括热水锅炉、第一热水泵、闪蒸器、蒸发器、预热器、第一、第二截止阀以及热水流量、温度、压力测量装置;所述热水锅炉产生的高温高压热水通过第一截止阀进入闪蒸器或者通过第二截止阀进入蒸发器和预热器,热水经过放热降温后经过第一热水泵重新泵入所述的热水锅炉加热,构成热源水路的循环;
所述的冷源子系统包括冷却塔、冷却泵、凝汽器、冷凝器以及冷却水流量、温度测试装置;所述冷却塔的回水经过与空气换热降温后由冷却泵供入对应的凝汽器和冷凝器;
所述的闪蒸发电子系统包括闪蒸器、第一膨胀机、第一发电机、凝汽器、真空泵、蒸发器、预热器、第一、第三、第八截止阀以及温度、压力、流量测试装置;其独立运行的控制流程为:所述热水锅炉产生的高温高压热水通过第一截止阀进入闪蒸器并在闪蒸器内部产生饱和蒸汽,饱和蒸汽经过第三截止阀进入第一膨胀机膨胀做功并带动第一发电机发电,膨胀做功后的乏汽通过第八截止阀进入凝汽器,被来自冷却塔的冷却水冷却降温为液态水并依靠其本身重力通过管道供入冷却塔,所述的闪蒸器和凝汽器依靠与其连接的真空泵维持和调控闪蒸压力和冷凝压力,经过闪蒸后的热水依次经过蒸发器和预热器由第一热水泵泵入热水锅炉重新吸热;
所述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子系统包括预热器、蒸发器、第二膨胀机、第二发电机、第二截止阀、第四截止阀、第七截止阀、第九截止阀、冷凝器、工质泵、工质罐以及温度、压力和流量测试装置;其独立运行时的控制流程为:所述热水锅炉产生的高温高压热水通过第二截止阀依次进入蒸发器和预热器作为热源加热来自工质泵的液体有机工质,液态有机工质吸热后变为高温高压下的有机蒸汽,有机蒸汽通过第四截止阀进入第二膨胀机做功并带动第二发电机发电,膨胀后的低压状态有机蒸汽通过第九截止阀进入冷凝器被冷却水冷却成低压状态下的饱和液体,饱和液体进入工质罐缓冲储存,达到一定液位后被工质经第七截止阀重新泵入预热器和蒸发器实现有机工质的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433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气和热流体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下一篇:井下自动防爆屏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