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面模型架上覆岩层载荷加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40780.6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7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柴敬;彭钰博;钱云云;王丰年;薛子武;郭瑞;李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9B23/1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面 模型 架上 岩层 载荷 加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载荷加载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平面模型架上覆 岩层载荷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平面模型架是研究采场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的一种装置。例如:平面应 力模型被用来解决采场问题,平面应变模型被用来解决巷道问题。相似材 料模拟实验法的实质,就是用与原型物理力学性质相似的人工材料按几何 相似常数缩制成模型,在保证模型与原型初始状态和边界条件相似的情况 下,通过对模型进行模拟开挖,来观察和观测模型采空区上方的地表移动 规律、竖向三带的发育特征、裂隙发育特征等。
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平面模型架比例和实验室条件限制,相似材料模 型并不能将采场上覆岩层完全模拟,所以只能模拟到一定层位,剩余部分 用铁砖或铁砂代替。由于铁砖重量有限,如果模拟埋藏较深的岩层,则需 要摆放大量的铁砖,因相似材料模型的顶部空间有限,铁砖只能逐层摆放, 铁砖可能会从平面模型架侧面坠落,对实验人员会造成一定的危险。采用 铁砂对相似材料模型加压时,相似材料模型顶面面积小,铁砂的固定装置 难以在相似材料模型的顶部固定。且采用铁砖和铁砂对相似材料模型加 压,当煤层开采达到一定范围时,相似材料模型的上覆岩层垮落到模型顶 部,铁砖和铁砂与相似材料模型顶面同步下沉,而实际采场煤层破坏区域 应力释放矿山压力向采场两边转移,因此,铁砖和铁砂对相似材料模型施 加的力并不能真实的反应采场应力分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平面模 型架上覆岩层载荷加载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能 有效传力,与现场相似度高,压力调节范围大,能够满足不同的实验要求, 并且施压精度高,解决了现有铁砖加载过程繁琐的问题,也提高了实验安 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面模型架上 覆岩层载荷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面模型架,所述平面模型架包 括底座和立柱,所述立柱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立柱的下端分别与底座 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两根所述立柱均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立柱上 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所述底座和两根立柱形成的空间为上覆岩 层放置区,所述上覆岩层放置区内设置有相似材料模型和载荷加载块,所 述载荷加载块位于相似材料模型的上方,所述载荷加载块包括由上至下依 次设置的施力板和弹性传力板,所述施力板与弹性传力板相粘结,所述平 面模型架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油缸安装板,所述油缸安装板的两端经穿 过连接孔的第一螺栓分别与两根立柱固定连接,所述施力板上设置有油 缸,所述油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油缸安装板固定连 接。
上述的一种平面模型架上覆岩层载荷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 性传力板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防变形板,所述防变形板的两端经穿过连 接孔的第二螺栓分别与两根立柱固定连接,位于所述弹性传力板前侧的防 变形板和位于弹性传力板后侧的防变形板的数量均为两根,位于前侧的两 根所述防变形板的高度之和、位于后侧的两根所述防变形板的高度之和与 弹性传力板的高度三者均相等,所述防变形板位于油缸安装板的下方,所 述防变形板和油缸安装板平行。
上述的一种平面模型架上覆岩层载荷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 柱、油缸安装板和防变形板均为槽钢。
上述的一种平面模型架上覆岩层载荷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 缸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油缸对称设置在施力板的左右两端。
上述的一种平面模型架上覆岩层载荷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 述连接孔沿立柱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
上述的一种平面模型架上覆岩层载荷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 定板通过第三螺栓与油缸安装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相似材料模型上方设置载荷加载块,且载荷加 载块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施力板和弹性传力板,这样随着工作面的推 进,上覆岩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现象,当油缸施加压力后,由于弹性 传力板顶端与施力板粘贴,因此不会出现变形,但是底端因为材料本身的 特性会随着岩层的下沉而膨胀,这样弹性传力板仍然会与相似材料模型紧 密贴合,因此油缸所施加的压力仍然会传递给下部岩层,传力效果好,能 真实的反应采场应力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407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化分析仪用送液稳流装置
- 下一篇:自动烟尘或烟气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