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液器防止添加剂迁移的复合挤出模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139492.9 | 申请日: | 2015-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6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清;葛蕾;巩树强;周琪;宋立涛;孙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保康医疗器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7/12 | 分类号: | B29C47/12;B29C47/06;A61M5/14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马俊荣 |
| 地址: | 256407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 防止 添加剂 迁移 复合 挤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器防止添加剂迁移的复合挤出模头,属于医疗器 械领域。
背景技术
PU输液器以及避光输液器是新型输液器,这类输液器一般将导管或滴斗制 作成双层结构,该结构的缺点是外层中的添加剂容易通过内层迁移到药液中去。 如,TPU输液器的外层采用PVC材料,含有DEHP,容易通过内层的TPU迁移 到药液中去,造成药液失效;避光输液器的外层采用含有颜料的PVC,其中的颜 料容易通过内层迁移到药液中去,造成药液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克 服上述缺陷的输液器防止添加剂迁移的复合挤出模头,避免外层材料中的成分 渗入药液中,进而避免药液失效。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输液器防止添加剂迁移的工艺,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向复合挤出模头分别注入内层熔融料和外层熔融料;
2)在内层熔融料和外层熔融料融合前分别降温至熔融温度以下;
3)两种材料贴合在一起,由复合挤出模头挤出。
完成上述工艺所采取的复合挤出模头,包括模头本体,在模头本体上安装温 控冷却段,温控冷却段包括在内层熔融料流经通道处包覆的内层降温段,在外 层熔融料进入通道处外接的外层降温段。
所述的内层降温段为环状结构,包覆部分内层熔融料流经通道。
所述的外层降温段为中空的圆柱状结构。
所述的内层降温段内部设置水流通道。
所述的外层熔融料先流经外层降温段后进入复合挤出模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设立温控冷却段,并提供一种具体形式的内、外冷却段,分别冷却内、外 熔融料,两种材料在挤出时不会融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贴合在一起,这样就用 内层材料完全隔绝外层材料,外层材料中的添加剂便无法与药液接触,进而达 到保护药液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头本体;2、内层熔融料流经通道;3、内层降温段;4、外层 熔融料进入通道;5、外层降温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工艺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向复合挤出模头分别注入内层熔融料和外层熔融料;
2)在内层熔融料和外层熔融料融合前分别降温至熔融温度以下;
3)两种材料贴合在一起,由复合挤出模头挤出。
其采用的复合挤出模头如图1所示,包括模头本体1,在模头本体1上安装 温控冷却段,温控冷却段包括在内层熔融料流经通道2处包覆的内层降温段3, 在外层熔融料进入通道4处外接的外层降温段5。
内层降温段3为环状结构,包覆部分内层熔融料流经通道2,内层降温段3 内部设置水流通道,根据熔融料的冷却温度适当通过相应温度的水流。外层降 温段5为中空的圆柱状结构,外层熔融料先流经外层降温段5后进入复合挤出 模头,增加流动的距离来达到降温的目的。
双双降温后的熔融料,在挤出时不会融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贴合在一起,避 免外层材料中的添加剂污染药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保康医疗器具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中保康医疗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394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