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桨滑环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136567.8 | 申请日: | 2015-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5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令威;唐宇飞;王勇;曾庆刚;孔凡杰;景春辉;王超;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宜顺机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39/10 | 分类号: | H01R39/10;H01R39/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吴杰 |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滑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滑环,具体涉及一种变桨滑环。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滑环主要作用是负责风力发电机旋转轮毂内变桨电机动 力通道导电传输和其它电器件的控制信号和通讯信号的传输,由于轮毂随桨叶 旋转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振动比较大,这样就对导电及信号传输的抗振性 要求较高。如果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掉电或数据丢包严重,最终将导致整个 机组停机,因此对变桨滑环的信号传输质量要求较高。通过研究旋转接触导电 接触构造改善接触导电抗振动影响,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如图1和图2所示, 现有导电环与电刷之间接触不稳定,且在振动剧烈的工况下,容易导致刷丝与 绝缘环接触从而爬电距离减小,容易造成爬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而研究设计一种变桨滑环。本实用新型 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变桨滑环,包括导电环和导电刷丝,所述导电环两侧设有绝缘环,导 电环外侧设有环绕一周的凹槽,所述导电刷丝端部设有与凹槽配合的刷头,所 述刷头与所述凹槽的底部为线接触或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刷头为T型刷头,所述凹槽的内侧面上设有能将所述T型 刷头限位于凹槽内的限位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刷丝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刷丝和第二刷丝,所述第一 刷丝和第二刷丝的端部向两侧弯折形成T型刷头。
进一步地,所述T型刷头为一次成型的T型刷头。
进一步地,所述T型刷头与导电环接触处设有与导电环配合的弧形面。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桨滑环具有如下优点:
1、同样的环宽,导电接触面积增大,由原来的点接触变成线接触或面接触, 接触电阻降低,改善信号传输质量;
2、T型槽结构有很好的导向和限位作用,旋转时导电刷丝能够很好地处于 T型槽内,而不会与绝缘环接触,很好保证电气爬电距离同时保证刷丝和环旋转 接触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变桨滑环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刷头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变桨滑环,包括导电环1和导电刷丝2,所述导电 环1两侧设有绝缘环3,导电环外1侧设有环绕一周的凹槽11,所述导电刷丝2 端部设有与凹槽11配合的刷头21,所述刷头21与所述凹槽11的底部为线接触 或面接触,导电接触面积增大,由原来的点接触变成线接触或面接触,接触电 阻降低,改善信号传输质量,且凹槽11的设置,防止了导电刷丝2与绝缘环3 接触,防止爬电。
所述刷头21为T型刷头,所述凹槽11的内侧面上设有能将所述T型刷头 限位于凹槽11内的限位凸起12,在振动较为剧烈的工况下,能将刷头21限位 于凹槽11内,使导电刷丝2和导电环1的接触更加稳定。
所述导电刷丝2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刷丝22和第二刷丝23,所述第一刷丝 22和第二刷丝23的端部向两侧弯折形成T型刷头。刷头21也可以为一次成型 的T型刷头。
如图5所示,所述T型刷头与导电环1接触处设有与导电环配合的弧形面 24,设置弧形面24,使导电刷丝2与绝缘环1的接触形式变为面接触,进一步 改善传输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 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 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宜顺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宜顺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365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类背板连接器压板治具
- 下一篇:一种安全螺口灯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