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交通锥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36091.8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6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欧垒;苗慕楠;欧阳江湖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9/654 | 分类号: | E01F9/654;E01F9/688;E01F9/619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6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交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安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交通锥。
背景技术
在一些城市道路或公路施工路段,常常需要摆放一些交通锥来隔离交通保 证行车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但是现有交通锥为了保证其稳定性,锥身普遍较为笨重。当需要设置多个 交通锥时,运输和摆放起来相当困难。交通锥往往是散点摆放,然而人们依然 可以从交通锥之间的缝隙中穿过,并不能对非机动车和行人起到有效的隔离效 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交通锥,所述新型 交通锥,包括:
底座和圆锥筒身,所述圆锥筒身套装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底座包括方形底盘和刚性杆,在所述方形底盘的端角处设置有万向轮, 所述刚性杆固定在所述方形底盘上,在所述刚性杆上铰接有圆盘,在所述圆盘 上缠绕有反光警示带;
在所述圆锥筒身的外表面贴有反光条带,在所述圆锥筒身的顶端设置有用 于所述反光警示带穿过的通孔。
可选的,所述刚性杆固定在所述方形底盘上,包括:
在所述方形底盘上设置有圆形卡孔,所述圆形卡孔的表面和所述刚性杆的 一端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螺纹,通过螺纹连接将所述刚性杆固定在所述方形底盘 上。
可选的,在所述反光警示带上设置有距离标识,所述距离标识之间间隔预 定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圆盘所处的平面与所述刚性杆平行,在所述圆盘上设置有旋 转把手。
可选的,在所述反光警示带末端设置有拉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使用带有距离标识的反光警示带将该新型交通锥与多个圆锥筒身连 接,相对于相互独立防止的交通锥,能够更有效的对非机动车和行人进行隔离, 并且根据反光警示带上的距离标识可以准确确定每个圆锥筒身的位置,实现等 距摆放的效果,在保证交通锥的摆放密度合理的同时,有效的提高警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 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 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交通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交通锥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交通锥中圆锥筒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交通锥在多组连接时的效果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交通锥中底座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 结构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交通锥,所述新型交通锥,包括:
底座和圆锥筒身,所述圆锥筒身套装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底座包括方形底盘和刚性杆,在所述方形底盘的端角处设置有万向轮, 所述刚性杆固定在所述方形底盘上,在所述刚性杆上铰接有圆盘,在所述圆盘 上缠绕有反光警示带;
在所述圆锥筒身的外表面贴有反光条带,在所述圆锥筒身的顶端设置有用 于所述反光警示带穿过的通孔;
其中,在所述反光警示带上设置有距离标识。
在实施中,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交通锥之间存在空隙,无法对非机动车和 行人起到隔离作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交通锥,如图1所示, 该新型交通锥采用分体式设计,主要由底座1和圆锥筒身2构成,圆锥筒身2 套在底座1上。
底座1由方形底盘3和刚性杆4构成,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该新型交通 锥的移动,在方形底盘3的端角处设置有万向轮31。刚性杆4垂直固定在方形 底盘3上,在刚性杆4上铰接有圆盘5,而圆盘5上则缠绕有反光警示带51。
在圆锥筒身2的外表面贴有反光条带21,如图3所示,当机动车的灯光或 者其他光线照射到反光条带21上时,会产生反射光,引起附近的行人或驾驶员 的注意。而在圆锥筒身2的顶端则设置有通孔22,便于反光警示带51从圆锥筒 身2中穿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360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