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推移式安全针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35560.4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9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周玉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玉堂 |
主分类号: | A61M5/32 | 分类号: | A61M5/3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何丽英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市中坜***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移 安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针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推移式安全针套装置。
背景技术
为避免医护人员在盖合针头时被刺伤,有越来越多的医疗单位采用如图1所示的传统安全针具1。此类型的安全针具1其针套的一端系直接连接于注射器上。而当使用完毕后,医护人员2透过按压针套来盖合针头,以将针头固定于针套内进行回收。由于现行的针套多采直条状结构,因此可有效盖合针套的施力点PF位系位针套的远程。
请参阅图2,由于每个医护人员握持角度不同,以及安全针具制造精准度等因素影响,因此部分的安全针具1的针套在盖合时会因此偏离针头方向,使得针头未能安全的进入针套内部,让外露的针头刺伤医护人员的操作手指。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乃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推移式安全针套装置。该装置可分段按压以避免医护人员被针头刺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推移式安全针套装置,包含:
针头基座,包含用于与外部针头连接的针头连接部;
针套,该针套的近端经由连接段连接该针头基座,该针套沿纵向轴线由该近端至该针套的远程于边侧形成针套开口,并该由该针套开口往该针套内部形成针头容置空间,其中该针套于该近端至该针套的一转折处斜向于该纵向轴线延伸形成推压段,该针套并由该转折处至该远程沿着该纵向轴线延伸形成推移段。
其中该近端至该转折处投影于该纵向轴线的长度大于该针头其连接段的长度。该针套开口由该近端至该转折处的宽度为渐缩。该针套于该近端至该转折处往该针套开口方向倾斜延伸形成推压段。
在盖合模式下,该针套以该连接段为轴往该针头基座移动,使该近端邻近或贴合该针头基座。该针套的近端进一步形成缓冲部,在贴合该针头基座时,缓冲盖合力度。该缓冲部与该针头基座的接触面为正交或近似正交于该纵向轴线。其中该接触面包含平面。
其中针套开口于该近端的宽度为小于与该针头基座接触面的宽度。其中该推压段的轴线与该推移段的轴线具有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为钝角。其中该针套开口系开设于邻近于该针头基座的边侧。
进一步地该针套的内壁往该针套的内部形成至少一个固定部,各该固定部与该内壁形成锐角。该推压段于该针套的比例用于配置该针套的按压点位置。
其中该针头连接部设于该针头基座一面上的突起部,该突起部的形状系匹配该针头的连接段内的形状,其中该针头基座的另一面的第一开口至该针头连接部一端的第二开口间形成贯通空间,其中该贯通空间的形状系匹配外部注射器的注射端的形状。
其中该针头连接部为用于插设该针头其连接段的贯孔。该贯孔内壁设有螺纹,用于与该针头的该连接段组合。
其中该针头基座设有一按压部,该按压部与该针套设于该针头基座的位置分别对应操作人员的姆指以及食指,其中该针头基座的边侧设有卡榫,该卡榫用于卡扣于外部持针器的连接部开口。该针套设于该针头基座的位置位于该按压部的左侧或右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针套由推压段以及推移段的结构改变针套的施力点,而使用者通过分段按压推压段以及推移段来盖合针头时,可有效的降低被刺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安全针套装置的操作示意图之一。
图2为传统的安全针套装置的操作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推移式安全针套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推移式安全针套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推移式安全针套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针套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推移式安全针套装置的操作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推移式安全针套装置的操作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推移式安全针套装置的操作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玉堂,未经周玉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355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