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力电子变电站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34968.X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1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王昆;行娟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J3/02 | 分类号: | H02J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电子 变电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电子变电站。
背景技术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等级、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流向和调 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电力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变电站的 主要设备是变压器和开关,还包括汇集电流的母线,计量和控制用的互感器、 继电保护装置,防雷保护装置和调度通信装置等。
目前,常规变电站采用交流输变电形式,在输电过程中交流输电的容抗损 耗严重,需要经常检修和替换,工作量大,造成资源浪费;传统变电站一次设 备体积庞大,制造难度大,变电站占地面积大。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变电站交流输电容抗损耗严重,主设备体积大 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电子变电站,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变电站 交流输电容抗损耗严重,主设备体积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电子变电站,包括:交流进线部分、直流进线 部分、电力电子变压器、交流出线部分和直流出线部分;
所述交流进线部分与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流输入端相连,所述直流进 线部分与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直流输入端相连,所述交流出线部分与所述电 力电子变压器的交流输出端相连,以及所述直流出线部分与所述电力电子变压 器的直流输出端相连。
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为AC/DC/AC型电力电子变压器。
所述交流进线部分包括:一交流进线经过一固态断路器连接交流进线母线 后,再经过一固态断路器连接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流输入端,所述交流进 线母线旁并接一第一交流电压互感器。
所述直流进线部分包括:一直流进线经过一固态断路器连接直流进线母线 后,再经过一固态断路器连接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直流输入端,所述直流进 线母线旁并接一第一直流电压互感器。
所述交流出线部分包括: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流输出端经过一固态断 路器连接交流出线母线后,再经过一固态断路器连接交流出线,所述交流出线 母线旁并接一第二交流电压互感器。
所述交流出线上串联一第一固态电流限制器。
所述直流出线部分包括: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直流输出端经过一固态断 路器连接直流出线母线后,再经过一固态断路器连接直流出线,所述直流出线 母线旁并接一第二直流电压互感器。
所述直流出线上串联一第二固态电流限制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力电子变电站,该变电站可选择采用高 压直流输变电形式,克服交流输电的容抗损耗,具有节能效应;采用交流直流 一体化电力电子变压器,改变变电站现有结构形式,减少主设备体积,大幅降 低占地面积,同时,采用电力电子变压器和固态断路器等电力电子设备,能够 实现故障的快速隔离,提高电网精确控制能力,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力电子变电站主接线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力电子变压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态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态电流限制器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1-交流进线,1012-直流进线,102-电力电子变压器,103-固态断路器, 104-交流进线母线,105-直流进线母线,106-交流出线母线,107-直流出线母 线,1081-第一交流电压互感器,1082-第二交流电压互感器,1091-第一直流电 压互感器,1092-第二直流电压互感器,1101-第一固态电流限制器,1102-第二 固态电流限制器,1111-交流出线,1112-直流出线,201-第一整流电路,202- 第一逆变电路,203-高频变压器,204-第二整流电路,205-第二逆变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 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电子变电站主接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文理学院,未经西安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349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