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油底壳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34031.2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3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其荣;苏志伟;陈春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双塔汽车零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油底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油底壳。
背景技术
油底壳位于发动机的下部,可拆装,将曲轴箱密封作为贮油槽的外壳。油底壳是曲轴箱的下半部,又称为下曲轴箱,作用是封闭曲轴箱作为贮油槽的外壳,防止杂质进入,并收集和储存由发动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散去部分热量,防止润滑油氧化。现有油底壳多为一个上方开口的储油结构,润滑油位于储油腔内,发动机运转通常会造成油底壳震动,油底壳的震动势必会带动储油腔内部润滑油晃动,造成润滑油液面不稳,当发动机高速运转或行驶在不平整的路面上时,润滑油晃动会更加明显,情况严重时会造成润滑油集虑器不能够从油底壳内部吸到润滑油,从而影响发动机曲轴的润滑效果,甚至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转。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油底壳进行改进,使其可有效限制油底壳内部润滑油晃动,保证发动机曲轴箱的润滑效果,确保发动机正常运转。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新颖、减震效果好、润滑油液面稳妥的新型油底壳。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一种新型油底壳,包括连接在发动机缸体下端的上方开口的油底壳本体,所述油底壳本体由外层减震钢板和内层减震钢板复合构成,所述油底壳本体的侧面和底部与侧面形成的台阶处分别设有多条筋条,所述油底壳本体内侧壁上焊接有一圈挡油板。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油底壳本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支回油钢管。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底部与侧面形成的台阶处内壁焊接有多块挡油板。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油底壳本体采用外层减震钢板和内层减震钢板复合构成,进行双层减震,大大增强了油底壳的减震性能,通过在内侧壁焊接一圈挡油板防止润滑油晃动溢出,通过在侧面和台阶处设置筋条可有效防止材料重叠和起皱,结构新颖,实用性强,可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图2和图3,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油底壳,包括连接在发动机缸体下端的上方开口的油底壳本体1,所述油底壳本体1由外层减震钢板和内层减震钢板复合构成,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侧面和底部与侧面形成的台阶处分别设有多条筋条11,各条所述筋条11分别于油底壳1的侧面和台阶处上以竖直方向间隔均布设置,所述油底壳本体1内侧壁上焊接有一圈挡油板12,所述油底壳本体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支回油钢管2、3,该回油钢管2、3用于油路循环,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底部与侧面形成的台阶处内壁焊接有多块挡油板13。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油底壳本体采用外层减震钢板和内层减震钢板复合构成,进行双层减震,大大增强了油底壳的减震性能,通过在内侧壁焊接一圈挡油板防止润滑油晃动溢出,通过在侧面和台阶处设置筋条可有效防止材料重叠和起皱,结构新颖,实用性强,可广泛推广应用。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双塔汽车零件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双塔汽车零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340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
- 下一篇:摇臂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