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介质谐振杆支撑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133359.2 | 申请日: | 2015-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5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远;柯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P7/10 | 分类号: | H01P7/1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质 谐振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器件,尤其是涉及通信器件的一种介质谐振杆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通信器件(双工器,合路器,滤波器等)中所使用到的介质谐振杆的支撑结构,靠四氟谐振杆和盖板的直接紧配合来实现对介质谐振杆的压紧,这种支撑方式在装配的过程中需要较大的压力需要,很容易压破或压碎谐振杆。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介质谐振杆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四氟介质谐振杆2与盖板1直接紧配合装配,这种结构需要对盖板1施加较大的外力,在装配过程中介质谐振杆2的装配被挤压,易造成介质谐振杆2的损坏,次品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介质谐振杆支撑结构,该结构在装配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谐振杆被压破或压碎。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介质谐振杆支撑结构,包括介质谐振杆和盖板,所述盖板下表面设有环形安装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安装槽内与所述介质谐振杆对应位置处设有金属弹片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弹片组件由圆形金属片底部和L形金属片支腿构成一个整体结构,所述L形金属片支腿均匀设置在所述圆形金属片底部的外圆边沿上,所述L形支腿的腿部向内倾斜且其抓部向内折弯。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弹片组件的L形金属片支腿的抓部和圆形金属片底部之间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中部设有安装孔,所述支撑柱的安装孔与环形安装槽的内环面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弹片组件的L形支腿的抓部与所述支撑柱相对应的支撑柱上端面之间设有空隙。
作为优选,所述空隙、为0.3~0.5mm。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弹片组件的整体厚度为0.08~0.1mm。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介质谐振杆和盖板之间加设金属弹片组件,在装配过程中对弹片进行压缩,使得金属弹片组件具有回弹力,通过金属弹片组件的回弹力对介质谐振杆进行压紧,这种方式可以减少介质谐振杆和盖板的过盈量,有效避免了介质谐振杆在装配过程中被压迫或压碎,且装配后的介质谐振杆被弹片压紧,不易与盖板脱落,使得介质谐振杆和盖板相互间接触面更加充分,且密封性更好,导电性能良好,从而提高了整体滤波器的电磁屏蔽性能和相关电气技术指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介质谐振杆支撑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爆炸图;
图5为图3的金属弹片组件和支撑柱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的金属弹片组件和支撑柱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7为图3的盖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如图2-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介质谐振杆支撑结构,包括介质谐振杆2和盖板1,盖板1下表面上设有安装介质谐振杆2的环形安装槽11,介质谐振杆2可以通过环形安装槽11完成与盖板1的装配。其中,在介质谐振杆2和盖板1之间还设有整体厚度为0.08~0.1mm的金属弹片组件3,金属弹片组件3处于与介质谐振杆2相对应的环形安装槽11内,金属弹片组件3由圆形金属片底部31和L形金属片支腿32构成一个整体结构,L形金属片支腿32均匀分布在圆形金属片底部31的外圆边沿上,L形金属片支腿32的腿部321向内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L形金属片支腿32的爪部322向内折弯,在L形金属片支腿32的爪部322与圆形金属片底部31之间安装有支撑柱,支撑柱4中部设有与环形安装槽11的内环面12相配合的安装孔41,金属弹片组件3通过支撑柱4中部的安装孔41安装在环形安装槽11内;支撑柱4上端面的边沿设有与L形金属片支腿32的爪部322相对应的环形台阶面,L形金属片支腿32的爪部322与支撑柱4上端面的环形台阶面之间设有0.3~0.5mm的空隙5,作为金属弹片组件3装配时的压缩空间。
装配时,首先把支撑柱4安装到金属弹片组件3的空腔中,让金属弹片组件3具有L形金属片支腿32的一端对应盖板1的下表面,支撑柱4的安装孔41对准盖板1的环形安装槽11的内环面12后,将金属弹片组件3和支撑柱4安装到盖板1的环形安装槽11内;然后将盖板1的环形安装槽11对准介质谐振杆2的外圆柱面,介质谐振杆2顶到金属弹片组件3的圆形金属片底部31,当盖板1锁紧时金属弹片组件3的L形金属片支腿32被压缩,金属弹片组件3获得一定的回复力,通过金属弹片3的回复力向内压紧介质谐振杆2,从而达到介质谐振杆2与盖板1紧密接触,即完成了整个支撑结构的装配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333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线壳体注胶孔封堵安装工具
- 下一篇:水暖式电动车蓄电池保温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