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泥与生物质混合燃烧发电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133327.2 | 申请日: | 2015-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9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 发明(设计)人: | 杜玉吉;李龙;纪执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节能(常州)城市节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2B31/00 | 分类号: | F22B31/00;F23G7/00;F01K17/02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 |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生物 混合 燃烧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污泥是污水厂在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中产生的带有大量污染物的副产物,在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中,90%以上没有污泥处理的配套设施。目前污泥的处理方式主要为:稳定填埋、堆肥(土地利用)和焚烧,而焚烧能使有机物全部碳化,有效杀死病原体,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泥体积。污泥由于含水率较大,燃烧热值低,无法直接燃烧,一般需经过脱水、干化处理。传统的污泥处理燃烧工艺是污泥经过污泥浓缩机、板框压滤机、低温干化炉等干化系统处理后,含水率降低至15%左右,然后进入污泥流化床焚烧炉燃烧,同时需要补充重油等燃料助燃。产生的灰渣外运填埋,烟气经过空气预热器之后,进入净化处理系统,达到国家标准之后高空排放。
传统的污泥焚烧技术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核心问题是投资大、处理费用高、有机燃烧产生二恶英等剧毒物质。由于脱水污泥的含水量、有机物含量、成分不稳定,需要添加一定量的化石燃料,直接影响到处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与生物质混合燃烧发电系统,弥补污泥其自身热值低,不能直接燃烧的缺陷,有效利用污泥资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污泥与生物质混合燃烧发电系统,包括用于燃烧污泥和生物质的硫化床锅炉,硫化床锅炉产生的烟气进入污泥存储区对污泥进行干化处理,处理完的烟气进入省煤器加热锅炉给水,再经过烟气处理系统排放,干化处理的污泥与生物质燃料混合一起进入粉碎机粉碎后送入硫化床锅炉燃烧,燃烧产生水蒸气带动汽轮机做功发电,汽轮机的抽汽进入空气预热器,用于预加热进入硫化床锅炉的空气。
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发电系统将污泥干化后直接掺入生物质燃料中燃烧发电,可以通过调节掺混比例,调节炉膛温度,防止污泥单独焚烧时炉膛温度过低产生有毒物质二恶英。污泥与生物质燃料混合燃烧利用了污泥燃烧产生的热量,而且不需要额外添加化石燃料,节省能源;同时将锅炉排烟先作为污泥的干化热源,再对给水加热,充分利用烟气余热,并利用汽轮机抽汽预热空气,可以提高空气温度,防止烟气低温腐蚀,解决了秸秆等生物质资源随意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由图1所示,一种污泥与生物质混合燃烧发电系统,包括用于燃烧污泥和生物质的硫化床锅炉,硫化床锅炉产生的烟气进入污泥存储区对污泥进行干化处理,处理完的烟气进入省煤器加热锅炉给水,再经过烟气处理系统排放,干化处理的污泥与生物质燃料混合一起进入粉碎机粉碎后送入硫化床锅炉燃烧,燃烧产生水蒸气带动汽轮机做功发电,汽轮机的抽汽进入空气预热器,用于预加热进入硫化床锅炉的空气。
从流化床锅炉排出的高温烟气先对污泥进行干化处理,然后进入省煤器加热锅炉给水,经过烟气处理系统之后排放。经过脱水、干化处理的污泥与生物质燃料如秸秆、木屑、花生壳等一起进入粉碎机混合粉碎,然后送入流化床锅炉燃烧,与水换热产生水蒸气,水蒸气进入汽轮机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掺混燃烧可以提高污泥的燃烧性能,并提升炉膛的燃烧温度,防止污泥燃烧时产生有毒物质二恶英。其中,汽轮机的部分抽汽进入空气预热器,用于加热进入流化床锅炉的空气,以提高炉膛温度,节省燃料。使用抽汽对空气预热而不利用烟气余热的原因是,污泥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酸性有害气体,如果排烟温度过低,会造成酸性腐蚀,空气预热器的受热介质是空气,较难监测温度,而省煤器受热介质是水,烟气出口温度接近水温,较容易监测,因此利用烟气余热加热给水,利用抽汽预热空气。最后炉膛产生的灰渣直接外运填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节能(常州)城市节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节能(常州)城市节能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333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