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用车冷却系统智能辅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133258.5 | 申请日: | 2015-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0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欢欢;李维;白亚莉;何丹;李质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京学院 |
| 主分类号: | F01P5/04 | 分类号: | F01P5/04;F01P7/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 地址: | 71012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用车 冷却系统 智能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车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用车 冷却系统智能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采矿行业的迅速发展,矿用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由 于其工作环境恶劣,特别是长期的爬坡,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性能有 了更高的要求。正常情况下,柴油机工作环境温度在75℃-85℃之间, 对柴油机性能损害最少,风扇的耗能较少。但由于矿用车工况变化复 杂,冷却能力不能随发动机的散热需求而自动精确调节,在发动机低 速大负荷工作(比如矿用车长时间爬坡)时,往往会出现冷却系统冷 却不足的现象。冷却不足会导致发动机过热,产生许多问题:发动机 过热、进气系数下降、燃烧不正常、散热损失增加、机油变质和烧损、 零部件磨损加剧,从而引起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全面恶 化,进而影响矿用车使用寿命,降低整车燃油经济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矿用车冷却系统智能辅助装置,不仅能实现对矿用车发动机内冷却液 温度的要求,而且能够根据发动机具体情况对冷却液温度进行快速、 可靠的控制,结构简单,节能环保。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矿用车冷却系统智能辅助装置,包括发动机3,发动机3的 出水口通过水管和节温器2的入水口连接,节温器2的第一出水口通 过水管与散热器1的进水口相连,散热器1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冷却水 泵4进水口连接,节温器2的第二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冷却水泵4进水 口连接,冷却水泵4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发动机3进水口相连,散热 器1的进水口接有温度传感器9,温度传感器9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 器8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8的第一动力输入端与太阳电池 方阵1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控制器8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和工作灯13 连接,控制器8的第一动力输出端与电机7的控制端连接,电机7的 动力输出端与齿轮机构6的动力输入端连接,齿轮机构6的动力输出 端与风扇5连接,风扇5配合散热器1进行散热,控制器8的第三输 入/输出端和蓄电池11的输入/输出双向连接,蓄电池11的输出和电 量显示器12连接。
所述风扇5带有护风罩,通过支架固定在车架上。
所述电机7为混合式步进电机。
所述的控制器8、蓄电池11组装在一个盒子里,电量显示器12、 工作灯13装在盒子外表面。
所述的太阳电池方阵10由多块太阳能电池通过串并联构成,装 在驾驶室顶部外表面,以保证采光。
所述的蓄电池11为铅酸免维护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矿用车在环境恶劣,在低速重载(爬坡)时,通过温度传感 器9及控制器8、电机7、齿轮机构6、风扇5实现对散热器1内的 对冷却液温度进行快速、可靠的控制,从而提高发动机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太阳电池方阵10发电,蓄电池11蓄电与供 电,结构简单,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照附图,一种矿用车冷却系统智能辅助装置,包括发动机3, 发动机3的出水口通过水管和节温器2的入水口连接,节温器2的第 一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散热器1的进水口相连,散热器1出水口通过水 管与冷却水泵4进水口连接,节温器2的第二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冷却 水泵4进水口连接,冷却水泵4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发动机3进水口相 连,散热器1的进水口接有温度传感器9,温度传感器9的信号输 出端与控制器8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8的第一动力输入端 与太阳电池方阵1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控制器8的第一信号输出端 和工作灯13连接,控制器8的第一动力输出端与电机7的控制端连 接,电机7的动力输出端与齿轮机构6的动力输入端连接,齿轮机构 6的动力输出端与风扇5连接,风扇5配合散热器1进行散热,控制 器8的第三输入/输出端和蓄电池11的输入/输出双向连接,蓄电池 11的输出和电量显示器12连接。
所述风扇5带有护风罩,提高风扇效率,通过支架固定在车架上, 风扇5的转速由控制器8驱动电机7带动齿轮机构6而决定。
所述电机7为混合式步进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京学院,未经西京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332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