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防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30582.1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7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李贝;李公法;常文俊;刘洪海;赵颢云;蒋国璋;孔建益;熊禾根;郭永兴;孙瑛;蒋林;秦丽;李贵;何洋;杜峰;廖雅杰;胡文龙;汤恒;刘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C31/00 | 分类号: | A62C31/00;A62C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430081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防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消防机器人。
背景技术
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在各种灾害 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因 此得到了人们的日益重视。
火灾开始时,火势往往是通过数个着火点开始蔓延的。当火势开始蔓延 时,火灾现场会产生大量的烟气,不仅会干扰人的视线,而且对人有毒害作 用,严重时还会导致窒息、死亡等情况,从而造成人工救援不能及时展开。 若等到消防人员赶来救援,就有可能延误救火的最佳时机。因此,使用消防 机器人来控制初期火势就十分必要。
然而,现有的消防机器人结构复杂,体积较大,集成化程度不高。另外, 现有的消防机器人不能实时检测火灾现场的情况,容易发生误灭现象。如果 将灭火液体误喷到带电电器上,则可能会加剧火势,造成更严重的事故。现 有技术中,一个消防机器人只有一个喷射管,使用这样的机器人消防时,由 于只有一个喷射管,喷射管是单向扫射的,这样的单向扫射消防机器人具有 消防效果差的缺点,同时还不能对多点同时进行灭火,灭火液在喷射时由作 用力与反作用的作用会使得机器人往后倒退,容易造成机器人出现侧翻,消 防机器人在火灾现场进行灭火时,若发现被困人员,无法提供一些急救用物 品。现有的消防机器人在遇到路障时不具备清除功能,只能绕道行驶或选择 返回,这样不仅耽误火情,也会影响救援的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防机器人,解决现有技术 中的机器人在喷射灭火液时易造成机器人侧翻,只具备单点灭火,灭火效率 低,不具备火情具体情况检测功能,不能进行路障清除,无法对发现的被困 人员提供一些急救用物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消防机器人,包括 移动载体,设置在移动载体上的主控制箱,所述主控制箱内设有远程遥控通 讯装置以及GPS定位装置,所述移动载体下端靠近该移动载体上的驱动车轮 内侧处均设有用于防止移动载体侧翻且可自动收纳至所述移动载体端面的 伸缩式液压缸,并且,该伸缩式液压缸输出端均设有与地面相配合的底盘, 所述移动载体上设有两个通过所述主控制箱独立控制的灭火装置,每个灭火 装置的底端均通过转台与所述移动载体相连接,所述移动载体上设有与所述 灭火装置数量相等的灭火液存储箱;所述移动载体上通过机械臂转盘连接有 机械手组件;所述移动载体上的设有与所述主控制箱相连接的摄像装置、周 围温度探测装置、氧气浓度测试装置以及二氧化碳浓度测试装置;所述移动 载体上还设有临时紧急救援物品存储箱。
进一步:所述灭火装置均包括可控的折叠多臂架,所述折叠多臂架前端 均设有灭火喷头,并且,该灭火喷头均通过管道与相应的灭火液存储箱相连 接,所述折叠多臂架具有至少两节可以折叠收拢及展开的节臂。
进一步:所述移动载体上设有与所述主控制箱相连接的照明装置,该照 明装置内设有光线感应器,并且,所述光线感应器用于感应火灾现场的光线 强度的变化并生成照明信号。
进一步:所述移动载体的各侧面均设有避障装置,其中,所述避障装置 包括超声波收发器,该超声波收发器用于向周围环境发射超声波并根据接收 到的反射超声波生成避障信号。
进一步:所述移动载体上设有与所述主控制箱相连接的语音播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机械手组件使得机器人在进行灭 火救援过程中能清除挡住机器人前行路障,进而加快灭火救援的效率,同时 两个独立控制的灭火装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同时对两个点进行灭 火,提高灭火的效率,降低火灾的危险性,通过若干测试装置,从而使得本 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实时的检测火灾的具体情况,便于后方人员了解,在移 动载体下端设置的伸缩式液压缸,能防止机器人在进行喷射灭火液时出现侧 翻,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还能为发现的被困人员提供紧急救援物品,确保人 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305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