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表沉降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30176.5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4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华;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大地海陆岩土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李莉华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高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表 沉降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表沉降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围海造陆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最古老的方式。研究的目的在于利用有关数学模型的研究成果,结合项目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围海造陆工程形成后由于项目本身侵占湿地以及周围海域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对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影响,在造陆过程中,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必须进行多种参数的监测和检测,其中地表沉降观测是最主要的测量数据,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几何水准测量,这种方法测量等级不高,而且观测时需要人工下水立尺进行数据的查看,工作量很大,若是利用抽出的孔隙水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测量人员还必须穿胶裤下水作业,增加了工作的强度,遇到寒冬季节,测量难度更大,严重影响测量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测量高效的一种地表沉降监测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表沉降监测装置包括沉降标、自动跟踪全站仪、强制对中器和计算机处理中心,所述沉降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沉降标设有统一的光学单棱镜,多个所述沉降标设置在待检测区域,待检测区域外设置后视点,所述后视点的标高和点位固定不变,所述后视点的高度大于所述自动跟踪全站仪的高度且所述后视点到所述沉降标的距离大于所述自动跟踪全站仪到所述沉降标的距离,所述自动跟踪全站仪经过所述强制对中器与所述沉降标进行对中设置,所述自动跟踪全站仪的扫描工作区对应所述沉降标上设置的光学单棱镜的几何中心,所述自动跟踪全站仪扫描后进行数据的显示和记录,所述自动跟踪全站仪的数据输出端与计算机处理中心连接。
进一步,所述自动跟踪全站仪为全测回。
进一步,所述自动跟踪全站仪为半测回。
进一步,还包括有观测墩,所述自动跟踪全站仪设置在观测墩上,所述观测墩与所述自动跟踪全站仪配套设置。
进一步,多个所述沉降标的间距为40~45m。
进一步,多个所述沉降标在待测区的密度为7~10个/万平方米。
进一步,所述待检测区域外设有电子全站仪,所述电子全站仪可通过扫描所述沉降标进行数据的显示和记录。
进一步,待检测区外设有导线网,所述导线网可对所述电子全站仪和所述自动跟踪全站仪进行定位。
进一步,所述导线网为二级导线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自动跟踪全站仪自动照准各沉降标的沉降点,可设置较多的测量点,测量数据更加精准,且整个过程只需人工照准一次,后续全部自动化,可远程进行数据的检测和遥控,避免了人工下水逐个立尺测量,大大提升了测量的工作效率,而且避免人为操作的误差,测量精度更加准确;2、多个沉降标的间距为40~45m,多个沉降标在待测区的密度为7~10个/万平方米,保证了数据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能够对地表沉降的参数进行整体的分析和评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地表沉降监测装置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地表沉降监测装置的结构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大地海陆岩土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大地海陆岩土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301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