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线束的缠绕收纳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128871.8 | 申请日: | 2015-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673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卓德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54/553 | 分类号: | B65H54/553;B65H75/26;B65H75/28;B65H75/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缠绕 收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线束的缠绕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线束在目前的工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线束是电路中连接各电器设备的接线部件,由绝缘护套、接线端子、导线等组成,线束在汽车上的应用尤其重要,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连接汽车的电气电子部件并使之发挥功能,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在目前,不管是高级豪华汽车还是经济型普通汽车,线束编成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由电线、联插件和包裹带组成,它既要确保传送电信号,也要保证连接电路的可靠性,向电子电气部件供应规定的电流值,防止对周围电路的电磁干扰,并要排除电器短路。车间生产出来的线束导线都是非常长的,需要一定的设备将导线缠绕收纳起来,但在缠绕收纳导线的过程中,导线容易滑动,且缠绕设备有一定的承载能力,而目前的绕线设备很难判断绕线的厚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方案如下:一种汽车线束的缠绕收纳装置,包括电机、减速器、转轮和绕线辊,所述减速器连接至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电机和减速器均安装在线束生产设备的机架上;所述转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转轮之中安装绕线辊,所述绕线辊和转轮的中心轴重合,且此中心轴共同连接至减速器。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减速器将被带动旋转,然后转轮和绕线辊都将随之转动,在导线缠绕到一定厚度以后,电机将停止,此时剪断导线即可。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导线缠绕收纳问题设计了自动缠绕装置,在导线的缠绕厚度达到极值以后,本装置的感应器可以控制电机停止运行,方便导线的收纳工作。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减速器和转轮之间安装方式的说明,所述中心轴和减速器之间设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之中安装滚动轴承。所述轴承座的下方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为“┴”形,支架固定在机架上。减速器和转轮之间设有轴承和轴承座,轴承可以很好地起到传递转动的作用,位于轴承座下方的支架可以使转轮和绕线辊很好地固定。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绕线辊的说明,所述绕线辊为六个平板组成的截面为六角形的圆筒,所述绕线辊的每个平板上都设有数个条形槽口。所述平板之间还设有紧固辊,所述紧固辊为圆柱形、位于两个平板的连接处。槽口的作用是增加平板的表面摩擦力,使导线缠绕在绕线辊之上不轻易滑动。每两个平板之间还加装了紧固辊,紧固辊的高度超出平板的高度,使导线能更加牢固地被缠绕在绕线辊上。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转轮的说明,所述转轮的内侧设有接线柱,所述接线柱上设有接线孔。所述转轮的内侧设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位于接线柱的附近。在开始绕线的时候可以将导线的头部穿过接线孔固定,启动电机以后导线将随着绕线辊的转动而缠绕,且缠绕到一定的厚度以后,感应器可以自动检测到导线的厚度达到极值,此时将会通知控制中心并且使电机停止转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3,一种汽车线束的缠绕收纳装置,包括电机10、减速器20、转轮40和绕线辊50,所述减速器20连接至电机10的输出轴上,所述电机10和减速器20均安装在线束生产设备的机架上;所述转轮4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转轮40之中安装绕线辊50,所述绕线辊50和转轮40的中心轴重合,且此中心轴共同连接至减速器20。
结合图1至图3,所述中心轴和减速器20之间设有轴承座31,所述轴承座31之中安装滚动轴承。
结合图1至图3,所述轴承座31的下方设有支架30,所述支架30为“┴”形,支架30固定在机架上。
结合图1至图3,所述绕线辊50为六个平板组成的截面为六角形的圆筒,所述绕线辊50的每个平板上都设有数个条形槽口51。
结合图4,所述平板之间还设有紧固辊52,所述紧固辊52为圆柱形、位于两个平板的连接处。
结合图1,所述转轮40的内侧设有接线柱41,所述接线柱41上设有接线孔410。
结合图1,所述转轮40的内侧设有感应器42,所述感应器42位于接线柱41的附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卓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卓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288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导线架
- 下一篇:三层绝缘线成品自动收线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