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混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28523.0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5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陶泽民;杨树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呼先军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尾气 处理 中的 混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混合 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柴油发动机排放NOx后处理系统采用选择性还原(SCR), 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还原剂(浓度为32.5%的尿素溶液)喷入发动机排气管, 尿素受热分解成NH3,NH3和NOx在SCR催化器内部反应生成N2和水。从 而达到降低发动机NOx排放的目的。现有技术中还原剂和发动机排气的混合 一般都没有使用混合器,主要靠保证还原剂喷入点后的排气管长度来确保两 者混合均匀。
但是,现有技术主要靠保证还原剂喷入点后的排气管长度来确保还原剂 与发动机排气混合均匀,其缺点是两者混合不充分,反应效率低,而且排气 管太长,发动机排气阻力大,在汽车上受空间限制不好布置。此外,现有技 术方案的发动机排气温度较低时,部分还原剂落在排气管内壁上,由于排气 管受向外界辐射传导热烈,排气管壁温度降低,还原剂碰壁厚分解不完全, 出现结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积累形成大块结晶体,进而堵塞排气管。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 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 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混合器,使还原 剂与发动机排气充分混合均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混合器, 该混合器包括:套管,该套管的管壁上设有用来安装喷嘴的喷嘴座;以及两 个盖形件,该两个盖形件分别内嵌在所述套管的两端进而在所述套管的中间 段形成混合腔,所述喷嘴座对准所述混合腔,两个盖形件的顶壁均为螺旋形, 该顶壁的螺旋面形成气流的导流面,来自于所述套管一端的气流能够沿内嵌 在所述套管一端的盖形件的导流面进入所述混合腔,所述混合腔内的气流能 够沿内嵌在所述套管另一端的盖形件的导流面流出。
优选地,所述顶壁的螺旋起始边和螺旋终止边由侧壁衔接,该侧壁上设 有供气流通过的窗口。
优选地,所述顶壁的螺旋面上设有辅助通气孔。
优选地,所述套管的外壁上套设外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套管的两端内 嵌盖形件和盖形件,盖形件、盖形件和套管的中间段内壁围成混合腔,加之 盖形件和盖形件的螺旋形导流面可以使发动机排气气流大部分呈螺旋状走 向,大大增加了还原剂与发动机排气混合的距离,促进了还原剂和发动机排 气的充分均匀混合,同时缩短了现有技术混合所需的管路长度。另外,可以 在套管的外壁上包裹外管,可有效避免还原剂在内壁中的结晶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混合器的一种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混合器的另一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尾气后处理中的混合器的又一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 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 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 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应用于尾气后 处理中的混合器,该混合器包括套管1以及两个盖形件(21,22),该套管1 的管壁上设有用来安装喷嘴的喷嘴座11,喷嘴座11上的喷嘴用来喷射还原剂, 该两个盖形件(21,22)分别内嵌在套管1的两端进而在套管1的中间段形 成混合腔,喷嘴座11对准混合腔,两个盖形件(21,22)的顶壁均为螺旋形, 该顶壁的螺旋面形成气流的导流面,来自于套管1一端的气流能够沿内嵌在 套管1一端的盖形件21的导流面进入混合腔,混合腔内的气流能够沿内嵌在 套管1另一端的盖形件22的导流面流出。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顶壁的螺旋起始边和螺旋终止边由侧壁衔接,该 侧壁上设有供气流通过的窗口(211,2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285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