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柔性传动机构的机械式飞行操纵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127612.3 | 申请日: | 2015-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6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锋;杨康;周国庆;李正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64C13/30 | 分类号: | B64C13/30 |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9 | 代理人: | 甄玉荃 |
| 地址: | 11013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柔性 传动 机构 机械式 飞行 操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式飞行操纵系统,尤其是一种具有柔性传动 机构的机械式飞行操纵系统,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各种通用飞机的研制也在与日愈增, 被广泛应用于农植保护、森林火灾监测、空中摄影、土地测量、灾后损失 评估等任务,而普通轻型通用飞机的操纵系统受飞机本身结构空间的限制, 导致在实际安装、拆卸操纵系统的过程中,操作复杂,效率低,增加了工 作的时间,并且对于复杂的结构不易于检查和维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操纵系统的不便利,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安装,走 向方便、维护简单、结构重量轻、不受狭小空间限制的机械式飞行操纵系 统,解决了现有通用飞机的操纵系统安装复杂、检查和维修困难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柔性传动 机构的机械式飞行操纵系统,主要由操纵器件、柔性传动机构、末端快速 连接机构及执行舵面构成。
进一步地,柔性传动机构由钢索和传动器组成。
所述传动器包括:接头、密封套A、导管、推拉杆、导套、密封套B 及柔性套管。
进一步地,执行舵面包括:升降舵、副翼及方向舵。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所述操纵器件与柔性传动机构一侧连接,传动机构的另一侧与末端快 速连接机构的一端连接,而末端快速连接机构的另一端与升降舵或副翼相 连接。上述柔性传动机构可以根据实际结构的复杂性及空间大小任意布置。
所述柔性套管安装在接头一侧的内侧;接头另一侧的内部安装导管, 导管的另一端设有导套,导套套在导管上,且导管与导套之间安装密封套 B。
所述密封套A安装在导管和接头之间;所述钢索从接头的一端穿入, 推拉杆从导套穿入,两者穿入后直接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通过控制操纵器件的角度,由推拉杆带动钢索,从而有效的传递载荷, 由于柔性套管是柔性的,因此不需要限制钢索的布局方向,柔性传动机构 将操纵器件的角度响应传至末端快速连接机构之后,然后由末端快速连接 机构带动升降舵或副翼完成相应的偏角响应动作,从而控制飞机的升降、 偏航及倾斜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及特点:
(1)本实用新型的飞行操纵系统中,每个通道的传动机构都是柔性的 且可根据机身内部空间布置走向铺设到操纵面;
(2)通过采用柔性机构传动机构的机械式飞行操纵系统,可实现通用 飞机机械式飞行操纵系统模块化,增加机身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3)提高飞行操纵系统维修效率,降低传动机构成本、实用性强、安 装方便,有利于检查及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控制升降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控制副翼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柔性传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A-A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具有柔性传动机构的机械式飞行操纵系统,主要由 操纵器件1、柔性传动机构2、末端快速连接机构3及执行舵面构成。
进一步地,柔性传动机构2由钢索8和传动器组成。
所述传动器包括:接头9、密封套A10、导管11、推拉杆12、导套13、 密封套B6及柔性套管7。
进一步地,执行舵面包括:升降舵4、副翼5及方向舵。
所述操纵器件1与柔性传动机构2一侧连接,传动机构2的另一侧与 末端快速连接机构3的一端连接,而末端快速连接机构3的另一端与升降 舵4或副翼5相连接。上述柔性传动机构2可以根据实际结构的复杂性及 空间大小任意布置。
所述柔性套管7安装在接头9一侧的内侧;接头9另一侧的内部安装 导管11,导管11的另一端设有导套13,导套13套在导管11上,且导管 11与导套13之间安装密封套B6。
所述密封套A10安装在导管11和接头9之间;所述钢索8从接头9 的一端穿入,推拉杆12从导套13穿入,两者穿入后直接相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 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 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未经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276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机缓冲保护装置及无人机
- 下一篇:无人机桨臂加强结构及无人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