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判断内壁是否污染的软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27608.7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4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汤悦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远大聚合材料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17 | 分类号: | G01N21/17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1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判断 内壁 是否 污染 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自动判断内壁是否污染的软管。
背景技术
一般的软管在使用一端时间后,在内管壁会慢慢形成一层浅黑色到黑色的污染层,这个污染层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会严重的影响水质,是自来水二次污染的一个重要环节。
现有的软管是不能直接判断内壁是否已经形成这个污染层的,经常会出现软管使用一段时间后内管表面已经出现污染层,却不能及时发现,污染层会导致生活饮用水的水质下降,长期使用被污染的生活饮用水会危害人体的健康。因此,软管内壁出现污染及时发现并能及时更换是十分必要的。
一种可以自动判断内壁是否污染的软管,这种软管可以在软管内壁形成污染层时及时的发出信号,提醒人们更换软管,保障了生活饮用水使用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动判断内壁是否污染的软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自动判断内壁是否污染的软管,其包括透光的软管本体和设置在所述软管本体上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光源、感光元件和与所述感光元件电连接的判断模块,所述光源和感光元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软管本体相对的两侧部。
优选地,软管本体包括内管和套设在所述内管外的外管。
优选地,所述壳体与所述软管本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由遮光材质制成。
优选地,所述光源为发光二极管或激光发生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水管两侧设置了光源和感光元件,光源产生的光线通过软管后被感光元件接收,如果水管壁上有污染层,光线通过污染层后减弱,判断模块通过分析感光元件接收到的光线的强弱进行判断水管是否有被污染。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附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软管本体;11、内管;12、外管;2、壳体;31、遮光部;3、光源;4、感光元件;5、判断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可自动判断内壁是否污染的软管,其包括透光的软管本体1和设置在软管本体1上检测装置,软管本体1包括内管11和套设在内管11外的外管12,检测装置包括壳体2、设置在壳体2内的光源3、感光元件4和与感光元件4电连接的判断模块5,壳体2与软管本体1固定连接,壳体2由遮光材质制成。光源3和感光元件4分别设置在软管本体1相对的两侧部,光源3为激光发生器。
实施例二:参见附图2所示,一种可自动判断内壁是否污染的软管,其包括透光的软管本体1和设置在软管本体1上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壳体2、设置在壳体2内的光源3、感光元件4和与感光元件4电连接的判断模块5,壳体2上凸起设置有与部分的软管本体1配合的遮光部21,壳体2与遮光部21均由遮光材质制成。光源3和感光元件4分别设置在软管本体1相对的两侧部,光源3为激光发生器,光源3产生的光线经过遮光部21之间的间隙穿过软管本体1后可被紧贴在软管本体1的感光元件4接收。
上述实施例中,如果软管本体1壁上有污染层,感光元件4接收到的通过污染层后的光线减弱,当感光元件4接收到的光信号低于设定值时,判断模块5判定水管有被污染,发出信号提示更换或者清洗水管。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远大聚合材料贸易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市远大聚合材料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276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掺铒微纳光纤环形结激光器的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雾霾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