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伏逆变器中的均压辅电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26801.9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9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赵一;禹红斌;荣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禾迈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483 | 分类号: | H02M7/483;H02S1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001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变器 中的 均压辅电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
背景技术
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三电平逆变器及其并联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与传统两电平逆变 器相比,三电平逆变器输出电能质量好,所需滤波器体积小,同时开关损耗低,有效降低了 系统的成本和体积。如图1所示为T型三电平电路。
而采用模块并联方式的逆变器,一方面改善电网电能质量,另一方面提升系统效率。同 时采用智能的模块控制手段,自动跟据工况使模块投入或切出工作状态,动态调节工作的模 块数量,使逆变器始终工作在高效率的最佳工作点,延长逆变器的工作时间。尤其时冗余控 制,在某一模块发生故障时,自动停止并切出该故障模块,使其对系统影响最小,大幅提升 系统的可靠性。
三电平电路的输入分为正负母线,在系统或控制参数不对称时,正负母线电压会不均衡, 影响系统的控制和性能。尽管单台逆变器可以通过调制方法解决母线电压不均问题,但会对 逆变器并联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往往通过引入平衡电路的方法解决母线电压不均压问题(开 关管Su、Sd与电感L)。
光伏逆变器的辅助电源一般从光伏侧取电,通过反激变换器形成控制电路所需的低电 压。光伏的系统电压为1000V,因此反激变换器的开关管要选用耐压是1500V的开关管,特 性差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均压辅电电路与控制方 法,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同时实现了母线电容的均压和辅助电源的稳定输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伏逆变器中的均压辅电电路中,第一防反二管D1的阳级与第一输 入电容C1的第一端相连,变压器第一绕组L1的第一端与第一防反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 第一绕组L1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S1的漏级相连,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与第一输入电容 C1的第二端、第二输入电容C2的第一端、及第二防反二极管D2的阳级相连,变压器第二 绕组L2的第一端与第二防反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第二绕组L2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管S2 的漏级相连,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与第二输入电容C2的第二端相连,Vin1为第一输入电容 C1的电压,Vin2为第二输入电容C2的电压,Dr1与Dr2分别为第一开关管S1与第二开关 管S2的驱动信号。
变压器第三绕组L3的第一端与输出二极管Do的阳极相连,输出二极管Do的阴极与输 出电容Co的第一端及负载电阻Ro的第一端相连,输出电容Co的第二端与变压器第三绕组 L3的第二端及负载电阻Ro的第二端相连,Vout为输电容Co的电压。
变压器第一绕组L1的第一端与第二绕组L2的第一端及第三绕组L3的第二端为同名端。
所述的均压辅电电路中开关管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Vin1与Vin2的差值小于阀值VF时,第一开关管与第二开关管共同工作,Dr1与 Dr2同时输出。
当Vin1大于Vin2,并且他们的差值大于阀值VF时,第二开关管的驱动信号Dr2占空 比减小至0。
当Vin1小于Vin2,并且他们的差值大于阀值VF时,第一开关管的驱动信号Dr1占空 比减小至0。
占空比的减小不影响辅助电源输出电压Vout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仅通过一只具有三个绕组的变压器,组成原边串联结构的反激电路,一方面 降低了辅电开关管的电压应力,使采用900V耐压的开关管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通过辅助电 源的控制实现母线电压的均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电路简单可靠,只通过一组开关电源同时实现辅助电源和母线均 压两个功能,节省了成本和体积。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带均压电路的T型三电平逆变器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光伏逆变器中的均压辅电电路与控制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禾迈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禾迈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268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