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循环过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23665.8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4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麦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凯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1/10 | 分类号: | B05C11/10;B05C3/0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中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3 | 代理人: | 薛家驹;白永才 |
地址: | 528322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导线加工设备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自循环过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橡胶导线的生产过程中,金属线材在包胶前都需要在线材表面涂擦离型漆,以防止熔融橡胶在线材的粘附力过大而导致在加工时容易出现损坏线皮的情况。现有的金属线材涂油装置中,主要通过油箱或油桶对过油装置进行供油。然而,在对线材进行浸润、涂覆后,多余的离型漆将积聚在过油装置的底部。上述现象除了造成离型漆的浪费外,由于漆料持续积聚,漆料内的杂质会逐渐增多,而杂质的存在会大大影响离型漆涂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现有橡胶线材过油装置的结构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过油质量稳定、且可节省大量离型漆的自循环过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循环过油装置,包括两端分别设有进线孔和出线孔的槽体和设于槽体上的供液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内开设有回液孔,回液孔与供液桶以油管连通。
所述油管上设有分别与回液孔和供油桶连通的油泵。
所述回液孔设于槽体的底部。
所述槽体的内底面向回液孔倾斜。
所述油管上设有分别与回液孔和油泵连通的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自循环过油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槽体的内设置回液孔,以油管把回液孔和供液桶连通。通过回液孔和油管的连接,对离型漆进行回收,并输送至供液桶内,实现离型漆的循环利用,减少了离型漆的浪费。在油管上设置油泵,离型漆可以从下往上的输送,真正实现其自循环利用,提高过油的质量。同时,通过在油管上设置过滤器,使离型漆内的杂质被过滤出来,有效保障离型漆涂覆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如下:槽体1、进线孔11、出线孔12、供液桶2、回液孔3、油泵4、过滤器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根据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循环过油装置主要包括槽体1和供液桶2。其中槽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线孔11和出线孔12,进线孔11和出线孔12可供导线在槽体1内顺利通过。而供液桶2则设置在槽体1上,并通过管路与槽体1内连通,实现离型漆往槽体1内的输送。槽体1内开设有回液孔3,回液孔3与供液桶2以油管连通。通过油管的连接作用,实现回液孔3和供液桶2的油路连通,使离型漆在槽体1内可顺利返回供液桶2内循环使用。油管上设有油泵4,油泵4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与回液孔3和供油桶连通。利用油泵4的驱动,使从回液孔3排出的离型漆可自下而上的输送,改善离型漆输送的稳定性。另外,油管上还设置有过滤器5,过滤器5的两端分别与回液孔3和油泵4连通。过滤器5可有效滤清离型漆内的杂质,保障离型漆在线材表面涂覆的稳定性及油泵4工作的可靠性,并能有效延长油泵4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中,回液孔3可设置在槽体1的底部,以便于槽体1内积聚的离型漆顺利排出。而槽体1的内底面可设置成向回液孔3倾斜,进一步提高槽体1底部离型漆排出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凯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凯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236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