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程地漏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23199.3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4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华;袁泉;惠娟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振华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06;E03F5/14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 |
地址: | 2000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程 地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漏领域,尤其为一种工程地漏。
背景技术
作为最常见的地面排水装置,现有的地漏不具有水量识别功能,无论大水量还是 少量的地面积水都通过地漏排出;当地面积水较少时,积水混合地表的灰尘形成浓度较高 的污水排入下水管道,污水携带的灰尘容易沉积在下水管道内,久而久之,导致下水管道容 易发生堵塞。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工程地漏,具体由以下技术方案 实现:
一种工程地漏,设置在排水管道的进水端口内,进水端口通过管道端口与排水管 道连通,包括地漏盖、滤板以及呈筒状的地漏主体,该地漏主体由轻质塑料制成,其置于所 述进水端口内,并且所述地漏端口的高度小于所述进水端口的深度;所述地漏盖连接于所 述地漏主体的上端口,地漏盖的中部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地漏盖的下侧设置有与所 述第一通孔相对的漏斗件;所述滤板连接于所述地漏主体下端口内沿;所述滤板的下侧中 部通过一连杆连接有一置于所述管道端口内的封堵块;所述地漏主体的侧壁设置有若干第 二通孔。
所述的工程地漏,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滤板的边侧部为内壁呈倒锥台面状的连接 环,所述连接环与所述地漏主体的下端口内沿连接;所述连接环为塑料泡沫制成。
所述的工程地漏,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第二通孔为向下倾斜的斜孔。
所述的工程地漏,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地漏盖的边沿具有与所述进水端口的 上边沿搭接的搭接边。
本实用新型采用轻质塑料作为地漏主体,并且在地漏主体下端设置封堵管道端口 的封堵块,从而使得少量的地表水流被收储在进水端口内不会将污物带入下水管道内;而 水量较大时,地漏主体在浮力作用下上浮,使得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同时开始排水,形成较 大的冲刷力对下水管道进行冲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该工程地漏设置在排水管道的进水端口1内,进水端口通过管道端口 21与排水管道2连通,包括地漏盖3、滤板4以及呈筒状的地漏主体5,该地漏主体由轻质塑料 制成,其置于所述进水端口内,并且所述地漏端口的高度小于所述进水端口的深度;所述地 漏盖连接于所述地漏主体的上端口,地漏盖的中部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31,所述地漏盖的 下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的漏斗件32;所述滤板4连接于所述地漏主体下端口内沿; 所述滤板4的下侧中部通过一连杆连接有一置于所述管道端口内的封堵块41;所述地漏主 体的侧壁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51。第二通孔51为向下倾斜的斜孔。
滤板4的边侧部为内壁呈倒锥台面状的连接环42,所述连接环与所述地漏主体的 下端口内沿连接;所述连接环为塑料泡沫制成。
所述地漏盖3的边沿具有与所述进水端口的上边沿搭接的搭接边33。
本实用新型采用轻质塑料作为地漏主体,并且在地漏主体下端设置封堵管道端口 的封堵块,从而使得少量的地表水流被收储在进水端口内不会将污物带入下水管道内;而 水量较大时,地漏主体在浮力作用下上浮,使得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同时开始排水,形成较 大的冲刷力对下水管道进行冲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振华,未经张振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231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电站多功能集水井结构
- 下一篇:环保型坐便排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