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街道除尘净化的汽车吸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22827.6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9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卫;王培彪;王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红卫 |
主分类号: | E01H1/08 | 分类号: | E01H1/08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张阳阳 |
地址: | 044400 山西省运城***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街道 除尘 净化 汽车 吸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街道除尘净化的汽车吸尘装置,属于城市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交车上携带的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城市清洁是环保一大关注点,人来人往,街道上有很多灰尘,街道清扫车与环卫工并不能时时保持清洁,公交车分布于城市各处,几乎每个街道都可看到公交车行驶,公交车往往停于路边站牌,站牌边行人较多,公交车启动行驶,会将灰尘带起,危害行人呼吸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环保的街道除尘净化的汽车吸尘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街道除尘净化的汽车吸尘装置,车体后段厢体内安装有发动机冷却水箱和风机,厢体后设有出风口且其余侧面密封,车体的后车轮后方设有挡泥板,车体后段厢体内还固定安装有滤尘器,所述滤尘器上部敞口且内部设置多层滤网,滤尘器底部通过管道与安装在挡泥板上的吸尘口连通,所述吸尘口的进风口对应后车轮。
所述的吸尘口的进风口设有百叶窗,厢体的其中一个侧面也设有百叶窗,吸尘口和厢体的百叶窗上均设有由控制中心控制的驱动机构。
所述车体的前车轮后方挡泥板上也设有与滤尘器底部连通的吸尘口。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车体内本身具有的发动机冷却水箱的风机,在箱体内添加一个滤尘器,并通过管道连通挡泥板上的吸尘口,风机在厢体内形成的负压,使吸尘口抽取后车轮带起的灰尘,达到城市街道清洁除尘的效果,结构简单,改造成本低;在厢体再设一个百叶窗,吸尘口也设百叶窗,在阴雨天气不需除尘时,关闭吸尘口,打开厢体的百叶窗,避免车轮带起的泥点堵塞吸尘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车体,2为冷却水箱,3为风机,4为出风口,5为后车轮,6为挡泥板,7为滤尘器,8为管道,9为吸尘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街道除尘净化的汽车吸尘装置,车体1后段厢体内安装有发动机冷却水箱2和风机3,厢体后设有出风口4且其余侧面密封,车体1的后车轮5后方设有挡泥板6,车体1后段厢体内还固定安装有滤尘器7,所述滤尘器7上部敞口且内部设置多层滤网,滤尘器7底部通过管道8与安装在挡泥板6上的吸尘口9连通,所述吸尘口9的进风口对应后车轮5。
所述的吸尘口9的进风口设有百叶窗,厢体的其中一个侧面也设有百叶窗,吸尘口9和厢体的百叶窗上均设有由控制中心控制的驱动机构。
所述车体1的前车轮后方挡泥板上也设有与滤尘器7底部连通的吸尘口。
在街道上多为街边灰尘较多,而街边停车最多且在人流集中的地方多为公交站,且公交车遍布城市每个街道,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每个公交车上均安装一个,便可对城市进行大面积清洁维护,同样小轿车也可安装,配合公交车清洁,这样城市清洁就更加完善了,可大大减少洒水车和清扫车的工作量。
工作过程:
在干燥或晴朗的天气时,并打开吸尘口9的百叶窗,关闭厢体百叶窗,控制开启风机3,风机3抽取厢体内空气从出风口4送出,使厢体内形成负压,滤尘器7上部敞口与厢体连通,则可通过管道8由吸尘口9抽取空气送入厢体,空气在厢体内对冷却水箱2内的水换热冷却,吸尘口9在抽取空气的同时将后车轮5带起的灰尘吸入滤尘器7过滤,达到集尘清洁的目的;
在阴雨天气时,街道上基本无灰尘,大多为泥土,因此关闭吸尘口9的百叶窗,打开厢体百叶窗,控制开启风机3,则风机3使空气不断在厢体百叶窗和出风口4循环流通,只作冷却水箱2的换热冷却,汽车在空闲时,对吸尘口9上粘住的泥点进行清洗即可,这样避免了阴雨天街道上的泥点被车轮带起堵住吸尘口,不易清洁。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红卫,未经王红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228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