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民化公交车座椅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122237.3 | 申请日: | 2015-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6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朗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N2/30 | 分类号: | B60N2/30;B60N3/08 |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裴金华 |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湖州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民 公交车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交车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民化公交车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公交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给乘客工作出行带来了便利。但是公交车的座椅设计存在着不足:首先,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或节假日时期,由于公交车座椅占了公交车内很大一部分空间,公交车内就会显得十分拥挤;其次,公交车的座位很容易被弄脏,弄脏后就只能空着直到清理干净,降低了公交车座椅的利用率;再者,原本的公交车座椅不能挂放物件;然后,有些公交车座位离垃圾桶很远,某些乘客不愿跑过去扔垃圾,而是直接将垃圾扔到了地上,对公交车环境保护不利;最后,公交车司机不能确定每个站点是否有乘客要下车,如果每个站点都停会浪费大量不必要的时间和资源,如果直接开走会耽误了原本要下车的乘客,且乘客如果要下车需要大声告知司机或者早早地站到公交车下车门口,给乘客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专利号为CN101992701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公交车折叠座椅,包括座椅,座椅上安装有椅背,座椅的两端分别设有扶手,座椅与椅背是轴连接在一起的。该专利的折叠座椅没有充分节省公交车内的空间,空间利用率不高,且没有解决座椅容易被弄脏和垃圾难扔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折叠、可转换上下面且便于扔垃圾的便民化公交车座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民化公交车座椅,包括椅背和椅座;所述椅背固定安装在公交车车身的侧板上;所述椅背与所述椅座通过转轴连接;所述椅座内设有可上下翻转的内座;所述内座与所述椅座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内座内部开有允许所述连接轴穿过的轴装部;所述椅座内部开有可安装连接轴且与所述轴装部对应的连接轴安装部;所述内座通过位于所述椅座底部的限位部件与所述椅座固定。
本实用新型将公交车座椅设置成可折叠的座椅,在乘车高峰期可将座椅折叠起来以腾出更多的空间容纳乘客,使乘客不用太拥挤;并在座椅的椅座上开设了可上下翻转的内座,当椅座的一面被弄脏时,可将上下面调换,提高了座椅的利用率。
进一步,所述限位部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椅座底部的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并能围绕所述固定部在同一平面内旋转的杆部。
进一步,所述限位部件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椅座底部的四个角上。
进一步,所述限位部件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椅座底部的四边中心位置上。
进一步,所述椅座与所述转轴之间通过若干扭簧连接。
进一步,所述扭簧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转轴连接的连轴部和与所述椅座后侧连接的连座部。
进一步,所述椅背底部开有允许所述转轴横向穿过的体腔,以及用以连接扭簧的若干开口;所述体腔与所述开口连通。
进一步,所述椅座左侧设有挂钩;和/或所述椅座右侧设有挂钩;所述挂钩为开口式挂钩;所述挂钩与所述椅座通过连接部件连接;所述连接部件为连接螺钉。
进一步,所述椅背与所述椅座接触面设有用于存放垃圾袋的方便袋。
进一步,所述椅背上方设有下车按钮;所述下车按钮与公交车司机旁的控制台上的下车灯和复位按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座椅可折叠以便腾出更多的公交车内部空间;2.椅座可上下翻转,提高了座椅的利用率;3.椅座上设有挂钩,可以挂放物件;4、椅背上设置了存放垃圾袋的方便袋,使乘客扔垃圾更加方便,使公交车内环境更加整洁;5.座椅上安装了下车按钮,能够简单及时地提醒公交车司机有乘客要下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民化公交车座椅翻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民化公交车座椅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民化公交车座椅内座翻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椅背,2、椅座,3、内座,4、转轴,5、限位部件,6、挂钩,7、下车按钮,8、方便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朗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州朗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222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豆浆机单片机驱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抗紫外聚酯纤维及其生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