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碳纤前扰流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22105.0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7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廖元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艾可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5/00 | 分类号: | B62D3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碳纤前扰流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汽车碳纤前扰流板。
背景技术
汽车尾翼,专业叫法为扰流板,属于汽车空气动力套件中的一部分。扰流板包括前扰流板和后扰流板两种,分别用于安装在汽车前端和后端,其主要作用是减低汽车行驶时所产生的逆向气流,同时增加汽车的下压力,使汽车行驶时更加平稳,从而减少耗油量,是具有美观、吸收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安全的装置。
为了提高车辆安全性能,扰流板也是车辆设中的重要环节。如中国专利CN202608902U公开一种汽车外包围板,由前包围板、后包围板和侧包围板构成,前包围板安装于汽车前保险杠处,后包围板安装于汽车后保险杠处,侧包围板安装于车身两侧,前包围板、后包围板和侧包围板采用玻璃钢基材,外部涂有车辆漆,可以改变空气动力、使车辆在行驶中更加平稳。但现有车身包围套件成型材料各异,标准不一,还存在零件较笨重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碳纤前扰流板,其强度高、重量轻、安装轻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碳纤前扰流板,包括第一碳纤板和第二碳纤板,该第一和第二碳纤板上下叠合设置,二者之间形成间隙,其中,该第一碳纤板的前端具有第一卷曲翻折边,该第一卷曲翻折边的内部形成圆弧形卡槽,所述第二碳纤板的前端具有第二卷曲翻折边,该第二卷曲翻折边嵌固于该圆弧形卡槽内;以及,该第二碳纤板上设有多条导流槽,该导流槽往背离第一碳纤板的方向凹置;该第一碳纤板上设有多个穿孔,多个螺丝安装件的局部夹设在该第一和第二碳纤板之间,另外部分穿过穿孔伸出穿孔露出在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多个螺丝安装件包括4个第一螺丝安装件和两个第二螺丝安装件;所述前扰流板呈月牙形,该第一螺丝安装件分布于前扰流板的中部位置;第二螺丝安装件分布于前扰流板的两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螺丝安装件包括水平设置的平板、垂直设置的竖板,该竖板上一体成型有螺丝安装座,于螺丝安装座上设置有螺丝孔;所述平板夹设于第一和第二碳纤板之间,该螺丝安装座伸出穿孔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螺丝安装件包括呈“几”字形的卡合臂,该卡合臂的另一端设置螺丝安装座,于螺丝安装座上设置有螺丝孔;该卡合臂嵌入前扰流板两端的穿孔中,该螺丝安装座伸出穿孔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丝安装件为金属材质,该螺丝安装件与第一、第二碳纤板之间垫设有软性保护胶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和第二卷曲翻折边内侧设有卡合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和第二碳纤板的内侧设有多个螺丝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将传统前扰流板分为第一和第二碳纤板,两板叠合设置,可以保证厚度,又在第二碳纤板上设有多条导流槽;由于导流槽是与间隙相通,符合空气动力学设计;此外,还通过简易的方式安装不同材质(金属材质)的螺丝安装件,使前扰流板自生易于生产和组装,又能保证安装于汽车时的稳固性能。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一螺丝安装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二螺丝安装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第一碳纤板11、第一卷曲翻折边
12、穿孔13、卡合通孔
14、螺丝孔20、第二碳纤板
21、第二卷曲翻折边22、导流槽
31、第一螺丝安装件311、平板
312、竖板313、螺丝安装座
314、螺丝孔32、第二螺丝安装件
321、卡合臂322、螺丝安装座
323、螺丝孔33、软性保护胶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汽车碳纤前扰流板,包括第一碳纤板材10和第二碳纤板材20,该第一和第二碳纤板材10、20上下叠合设置,二者之间形成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艾可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艾可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221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蜂地麻滴眼液质量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客车模块化发动机尾纵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