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液压油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21380.0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0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刚;赵静一;汪晋锋;郭洋;何东博;张子实;赵士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成刚;赵静一 |
主分类号: | F15B1/26 | 分类号: | F15B1/26;F15B19/00;F15B21/04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云和 |
地址: | 063200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液压 油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油箱,具体是一种智能液压油箱装置。
背景技术
液压油箱是保证液压系统运行可靠性、液压系统寿命长短的关键部件,而各种液压装备的油箱都是由各液压装备制造厂家进行设计,而且设计者通常是由液压知识较缺乏的机械类设计师来设计,其设计的油箱只含有常规的过滤装置、加油过滤装置、液位显示和进出油口等装置,只具有储油、箱体散热、吸油加油过滤和油位显示等常规功能;另一方面,液压装备使用者,由于对液压基础知识缺乏,不重视液压油液的保养,只是在使用中液压油箱油液缺少了时加油,几乎从使用后没有对液压油箱和液压系统进行油液品质的检测和污染物的检测,致使液压系统和液压油箱污染物越聚越多,致使液压泵吸油过滤器阻塞,甚至吸扁损坏,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液压系统,使得液压系统越来越频繁出现各种故障,严重的影响了液压系统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液压油液的污染问题造成的故障停机损失也越来越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液压油箱装置,能够对液压油箱内液压油液综合状态进行自动监测、报警及处理,能够使液压油箱内液压油液固体和水分污染物含量、气体污染物含量、油温等自动控制在设定范围内,避免液压油箱内的液压油综合性能超标而对液压系统造成损害,并减少液压油箱的人工维护,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液压油箱装置,包括油箱本体、智能控制单元,人机交流单元、A/D和D/A转换单元,还包括油液综合检测和处理单元、油温检测单元、油温冷却单元、油温加热单元、油液黏度检测单元、报警单元,其中,人机交流单元、A/D和D/A转换单元分别与智能控制单元电连接,油液综合检测和处理单元、油温检测单元、油温冷却单元、油温加热单元、油液黏度检测单元、报警单元分别与A/D和D/A转换单元电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通过油液综合检测和处理单元,提供固体、水分和气体污染物检测,控制液压油液固体污染物、水分和气体在设定的范围内;通过液压油温控制单元,提供液压油油温检测,控制液压油液的温度在设定范围内;通过油液黏度检测控制单元,提供油液黏度检测,控制液压油液的黏度在规定范围内;另外,还设有报警单元,各检测控制单元根据检测控制信号结果,由报警单元完成向液压装备使用者报警。故本装置能够对液压油箱里的情况进行自动监测、报警及处理,能够解决液压油箱内固体和水分污染物、气体污染物、油温和黏度等控制在设定范围内,避免液压油箱内的液压油综合性能超标而对液压系统造成损害,减少液压油箱的人工维护,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油液综合检测和处理单元包括:液压泵;第一电磁换向阀,固体污染物处理机构,固体污染物检测计;第二电磁换向阀,水分污染物处理机构,水分检测计;第三电磁换向阀,气体污染物处理机构,气体检测计;液压泵分别与第一电磁换向阀、第二电磁换向阀、第三电磁换向阀连接,第一电磁换向阀与固体污染物处理机构连接,固体污染物处理机构与固体污染物检测计连接;第二电磁换向阀与水分污染物处理机构连接,水分污染物处理机构与水分检测计连接;第三电磁换向阀与气体污染物处理机构连接,气体污染物处理机构与气体检测计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油液综合检测和处理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中:1-智能控制单元;2-人机交流单元;3-A/D和D/A转换单元;4-油液综合检测和处理单元;5-油温检测单元;6-油温冷却单元;7-油温加热单元;8-油液黏度检测单元;9-报警单元;10-液压泵;11-第一电磁换向阀;12-固体污染物处理机构;13-固体污染物检测计;14-第二电磁换向阀;15-水分污染物处理机构;16-水分检测计;17-第三电磁换向阀;18-气体污染物处理机构;19-气体检测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成刚;赵静一,未经杨成刚;赵静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213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