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带导向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120984.3 | 申请日: | 2015-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3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2/18 | 分类号: | B60R22/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带 导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带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带的作用就是在车辆发生碰撞或使用紧急制动,预紧装置就会瞬间收束,绷紧佩带时松弛的安全带,将司乘人员牢牢地拴在座椅上,防止发生二次碰撞。一旦安全带的收束力度超过一定限度,限力装置就会适当放松安全带,保持胸部受力稳定。因此,汽车安全带起着约束位移和缓冲作用,吸收撞击能量,化解惯性力,避免或减轻驾乘人员受伤的程度。汽车事故调查表明,在发生正面撞车时,如果系了安全带,可使死亡率减少57%,侧面撞车时可减少44%,翻车时可减少80%。
通常,三点式安全带的上固定点处设置有由车柱可旋转地支撑的引导安全带向司乘人员肩膀方向的织带的导向装置,除了提供必要的强度支持外,安全带导向装置还需安装在适当的位置引导织带的走向、最大限度地减小表面粗糙度以减小与织带摩擦。公开的文献如申请号为CN200810005884提出了在导向装置上增加金属板,并将织带插通孔的车辆前方侧部分邻接的外突部上设置薄壁部,在与织带插通孔的车辆后方侧部分邻接的外突部上设置薄壁部,以减小织带与导向装置的摩擦,又如文献申请号为CN201220402183和CN201120474973,通过在导向装置上设置滚动部,将织带与导向装置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减小了织带与导向装置的摩擦力。
以上都是为减小安全带织带与安全带导向装置的摩擦而设计,但不同车辆的安全带装置布局不同,若安全带导向装置设置在车身护板较近的地方时,从安全带装置的卷收器中延伸出来的安全带织带在经过安全带导向装置折弯处,尤其在司乘人员使用安全带装置时,安全带织带容易与车辆的护板接触形成摩擦,不仅增加织带运动阻力,影响安全带织带的拉出与回收性,而且安全带织带运动时因与护板摩擦产生的噪音严重影响安全带装置甚至汽车的舒适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全带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本体,织带,所述导向本体包括支撑部和用于悬挂织带的悬挂部,所述悬挂部位于支撑部的下方,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悬挂部之间设有用于织带穿过的过孔,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悬挂部的一端相连,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悬挂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悬挂部上设有用于避位织带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所处的平面与所述悬挂部所处的平面,不在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过孔的厚度大于织带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悬挂部靠近过孔处还设有端面,所述端面与织带接触,织带在所述端面上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端面为曲面结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车柱钣金,所述车柱钣金固定在车辆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车柱钣金与导向本体之间的护板,所述护板将车柱钣金覆盖其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将导向本体安装在车柱钣金上的紧固件。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本体的上部还设有与所述紧固件适配的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本体可饶所述安装孔的轴线自由摆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织带从凹陷部上通过,并穿过导向本体后折返,织带与车辆的护板减少了接触,从而减少了织带运动阻力,增强织带的拉出与回收性,减少了织带运动时因与护板摩擦产生的噪音,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安全带导向装置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导向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导向本体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209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