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轮毂低压铸造的水风结合喷淋冷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18433.3 | 申请日: | 2015-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0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邓汝涛;丘富仁;邓卓凡;刘伟球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中南铝车轮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8/04 | 分类号: | B22D18/04 |
代理公司: | 佛山东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7 | 代理人: | 詹仲国 |
地址: | 528231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毂 低压 铸造 结合 喷淋 冷却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毂生产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是一种轮毂低压铸造 的冷却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一般都认为铝合金的轮毂要比钢轮毂好,理由无非是以下几点: 1.美观大方。2.轻便、省油;3.铝合金的伸缩率高,弹性好;4.散热:铝合 金比钢的热传导性好。5.刚性保圆性好,不容易变形,车的各部分磨损小; 钢的软,容易变形,影响车的寿命;6弹性好,提高车辆行驶中的平顺性, 更易于吸收运动中的振动和噪音;因此,它博得了越来多车主的青睐。但 是,目前的铝合金的轮毂在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中依然存在很多缺陷,如 在铝车轮低压铸造过程中,由于铝车轮低压铸造采用中心底注的浇注方 式,浇、冒口补缩距离远,车轮的轮辋与轮辐交接处的铸件异常厚大,形 成热节点,容易产生缩松,缩孔等铸造缺陷。目前轮毂制造行业低压铸造 冷却工艺一般采用风冷或水冷两种工艺。该两种工艺存在生产效率低;产 品性能不稳定;材料性能难以满足高端产品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不仅 能降低模具温度,提高铸件内部组织的致密度,提升产品材料等性能的轮 毂低压铸造的水风结合喷淋冷却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轮毂低压铸造的水风结合喷淋冷却设备,包括连接轮毂铸造模具 的水雾发生装置、连接于轮毂铸造模具与水雾发生装置之间的若干条水雾 冷却支管,水雾发生装置包括冷却风主管、冷却水主管以及设置在冷却风 主管和冷却水主管交汇处的水雾冷却管道,冷却水主管与冷却风主管交接 形成水雾,并从水雾冷却管道输送到轮毂铸造模具,冷却风主管的输入端 连接有多条冷却风输入支管,冷却风输入支管连接有增压机一;冷却水主 管的输入端连接有多条冷却水输入支管,冷却水输入支管连接有增压机 二,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铸造模具的下模从内向外设置有多个冷却口, 多个冷却口组成内环、中环、外环冷却结构;内环冷却结构中的各个冷却 口分别通过水管连接冷却水主管或直接连接供水管;中环冷却结构的各个 冷却口分别通过水雾冷却支管一连接水雾却冷却管道;外环冷却结构的各 个冷却口分别通过水雾冷却支管二连接水雾却冷却管道;
轮毂铸造模具的下模的浇口连接有风管,该风管连接冷却风主管或外 接风机;
轮毂铸造模具的侧模设置有多个侧模冷却口和与侧模冷却口连接的 多路冷却水通道;
轮毂铸造模具的上模分流锥设置有水冷却口,水冷却口连接供水管;
轮毂铸造模具的上模对应轮毂的轮盘位置设置有风冷却口,风冷却口 连接冷却风主管或外接风机;
轮毂铸造模具的上模与下模的交接处设置有水雾冷却口,水雾冷却口 通过水雾冷却支管三连接水雾却冷却管道。
所述冷却风主管和冷却水主管为方管,在冷却水支管和冷却风支管上 分别设置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水风结合的喷淋冷却工艺,穿插使用了水、风以及水 雾冷却方式,并对模具内部各个冷却点采用的冷却形式以及冷却时间(包 括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进行精确的配置,使铸件的内部组织的致密度大 大的提高,有效的提高了产品材料性能;缩减开发高端产品的周期,大幅 度的提高生产效率和提升产品的合格率,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风结合喷淋冷却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轮毂铸造模具2、水雾发生装置2-1、冷却风 主管2-2、冷却水主管2-3、雾冷却管道2-4、增压机一2-5、增压 机二3、内环冷却口4、中环冷却口5、外环冷却口6、浇口7、 侧模冷却口8、水冷却口9、风冷却口10、水雾冷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作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中南铝车轮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中南铝车轮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184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