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CB板间的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15552.3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8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闽威电路板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73 | 分类号: | H01R12/73;H01R13/629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215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cb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板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PCB板间的 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电源的小型化需求日益加剧,一些小面积的PCB副板因空间原 因需要垂直安装在大面积的PCB主板上。一般的设计主要使用连接针将PCB主、 副板焊接在一起,为了更好的固定PCB副板,有的还采用了点胶的方式将PCB 副板固定在PCB主板上。
实际生产时,传统的组装方式一般先将连接针一端焊接在PCB副板上,再 将PCB副板连接针插入PCB主板上,最后将连接针焊接在PCB主板上。但是 这样的组装方式有明显的缺点,由于是人工操作,再加上连接针一般都比较细 小,且为了方便焊接,连接针会相对设计的长一些,然而这样的设计容易使得 安装时不易对位而导致连接针折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时进行快速对位的 用于PCB板间的连接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PCB板间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
所述第一PCB板上设有连接针,所述连接针为圆柱形;所述第一PCB板上 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套设在连接针的外沿;所述第一PCB板上设有第 一屏蔽圈,所述第一屏蔽圈套设在第一磁铁的外沿;
所述第二PCB板上设有与连接针对接的针座;所述第二PCB板上设有第二 磁铁,所述第二磁铁套设在所述针座的外沿;所述第二PCB板上设有第二屏蔽 圈,所述第二屏蔽圈套设在第二磁铁的外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针焊接在第一PCB板上,所述针座焊接在第二PCB板 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PCB板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所述连接针的数量为4个, 分别设置在第一PCB板的四个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PCB板上设有元器件,所述元器件的接地引脚与连接 针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PCB板为PCB副板,第二PCB板为PCB主板;所述 PCB主板上固定有一对带孔的端子,所述PCB副板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小孔,并 通过螺钉与端子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连接针与针座的对接,实现两个PCB板 固定安装,便于拆装。在连接针与针座的外沿分别套设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 通过磁铁的磁性实现对位,便于连接针与针座的对接,为了使磁铁的磁性不影 响PCB板上元器件的电气性能,磁铁选用弱磁性的,不会影响元器件的正常工 作,另外在磁铁的外沿套设屏蔽圈,用来屏蔽磁铁部分磁性,在确保实现对位 的同时减少对元器件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PCB板间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PCB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PCB板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第一PCB板;11、连接针;12、第一磁铁;13、第一屏蔽圈;2、第二 PCB板;21、针座;22、第二磁铁;23、第二屏蔽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 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在连接针与针座的外沿分别套设第一磁铁 和第二磁铁,通过磁铁的磁性实现对位。
请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CB板间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一PCB 板1和第二PCB板2;
所述第一PCB板1上设有连接针11,所述连接针11为圆柱形;所述第一 PCB板1上设有第一磁铁12,所述第一磁铁12套设在连接针11的外沿;所述 第一PCB板1上设有第一屏蔽圈13,所述第一屏蔽圈13套设在第一磁铁12的 外沿;
所述第二PCB板2上设有与连接针11对接的针座21;所述第二PCB板2 上设有第二磁铁22,所述第二磁铁22套设在所述针座21的外沿;所述第二PCB 板2上设有第二屏蔽圈23,所述第二屏蔽圈23套设在第二磁铁22的外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闽威电路板实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闽威电路板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155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32芯高压密封承压盘
- 下一篇:基于铜环的接线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