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管理系统PCBA与外壳的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15411.1 | 申请日: | 2015-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2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赋;任素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48;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蒋剑明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管理 系统 pcba 外壳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池管理系统PCBA与外 壳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的电池作为提供动力的核心结构,电池的安全性能直接影响整个 电动汽车的安全性。电动汽车的电池的状态通过电池管理系统进行监测、管理, 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效率,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由于电动汽车作为交通工具, 其工作过程所受到的震动比较大,故对电动汽车的各结构部件的防震效果要求 较高。
此外,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电动汽车的生产也不断追求自动化。
现有技术中,电池管理系统的PCBA与外壳装配采用自动化方式,但PCBA 与压铆螺柱硬性连接,在震动环境下,PCBA与外壳承受相同的冲击力。在震动 较强烈的情况下,PCBA容易受冲击而断裂。此外,PCBA与压铆螺柱硬性连接, 在PCBA与外壳自动装配的过程中,PCBA容易移位,因而自动化装配设备需要安 装定制夹具对PCBA进行定位,才能准确地将PCBA与外壳通过打螺丝完成自动 化装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 PCBA与外壳的固定结构,防震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电池管理系统PCBA与外壳的固定结构,包括:PCBA、外壳、铆接件及螺母, 所述外壳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铆接孔,所述PCBA设置有与第一铆接孔位置对 应的多个第二通孔,所述铆接件个数与第一铆接孔的个数一致,所述铆接件一 端设置有通过第一铆接孔与外壳铆接的铆接部,另一端为设置有与PCBA的第二 通孔对应的第三螺纹孔的防震连接部,铆接件与外壳铆接后,将PCBA放置在外 壳内,PCBA的第二通孔与铆接件的第三螺纹孔对应,并通过螺丝固定。
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铆接件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对PCBA进行定位的限位部。
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限位部为与PCBA侧面B垂直的垂直限位面A。
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防震连接部为片状结构。
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防震连接部为金属薄片。
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片状结构底部设置有一环绕第三螺纹孔的加厚层。
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加厚层为一环绕第三螺纹孔的加厚圈。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包括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外壳承受外界的震动时,通过铆接件的防震连接部自身 的弹性形变和可恢复性将震动冲击力进行缓冲,避免PBCA直接收到外界震动的 冲击,有效防止PCBA因外界震动的冲击力而断裂,大大减少PCBA的故障几率。
(2)通过铆接件的限位部对PCBA装入外壳时进行限位,方便自动装配设 备直接打螺母,进行装配,省去了定制夹具,自动装配效率高、成本低。
(3)通过片状结构底部的加厚层,提高防震连接部的抗震能力,进一步提 高PCBA的抗震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电池管理系统PCBA与外壳的固定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实施例中铆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铆接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PCBA与铆接件通过螺母装配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PCBA1;外壳2;铆接件3;螺丝4;第二通孔11;第一铆接孔21; 铆接部31;防震连接部32;限位部33;第三螺纹孔321;加厚层3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 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电池管理系统PCBA与外壳的固定结构,包括:PCBA1、外壳2、 铆接件3及螺母4。所述外壳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铆接孔21,所述第一铆接 孔对边对称设置。
所述PCBA设置有与第一铆接孔位置对应的多个第二通孔11。所述铆接件个 数与第一铆接孔的个数一致。如图2、图3所示,所述铆接件一端设置有通过第 一铆接孔与外壳铆接的铆接部31,另一端为设置有与PCBA的第二通孔对应的第 三螺纹孔321的防震连接部32,中部设置有用于对PCBA进行定位的限位部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154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电电源及其电源壳体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芯模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