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筒式一体化泵站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13930.4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8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成立;宋希杰;吴牧天;夏臣智;刘超;周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5/22 | 分类号: | E03F5/22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筒 一体化 泵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筒式一体化泵站,属于给排水工程和水利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污水的排放量也越来越大。一体化泵站在城市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体化泵站主要由玻璃钢成型筒体、潜水排污泵、检修平台、扶梯、进水管道、出水管道、自动耦合装置、自动控制系统等组成。主要用于收集和排放住宅小区、饭店、学校、工厂、部队营房和其他公共场所的污水废水等,主要采用地埋式或半地埋式安装。
目前,市场上的一体化泵站筒体都是采用单筒结构,筒体底部固定导致水泵喇叭口悬空高一定。悬空高取值对喇叭口附近流态影响显著,合适的悬空高会使水流平稳均匀地进入喇叭口。当悬空高较小时,进入喇叭口的水流流态很差,导致水力损失较大,而且容易产生漩涡导致水泵产生汽蚀。当悬空高较大时,底板处水流流速较小,水流不能被充分吸收。污水里含有大量的污泥和其他杂质垃圾,从而造成泵站底部容易堆积污泥和垃圾,既影响泵站工作性能又会产生臭味,清理起来很是不便,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维护和清理成本较高。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01120088061X采用一种能产生预旋水流的井式泵站,其技术原理是污水池底部的污水沿预旋盆内沟流入预旋盆,并在预旋盆中形成与抽水泵旋转方向相同的水流,可以有效降低抽水泵的停机水位,且利于清洁污水池底的污水及污泥。但由于泵吸入口预旋加大,入泵的旋转环量增强,会引起泵机组振动和发生汽蚀。已公开实用新型专利201420411033.0在泵站筒底安装旋转清扫桨,等离子空气除臭机和排气管路,通过旋转清扫桨在底部的搅拌,防止污泥堆积,消除异味达到自清洁的效果。但是,旋转电动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很大的振动,而且也不能够达到及时有效地自清洁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市场上的一体化泵站筒体底部都是固定的而带来一体化泵站抽引水体不充分,无法适应一体化泵站水位变幅较大工况与自清洁能力差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改进一体化泵站底部结构解决这些问题的双筒式一体化泵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筒式一体化泵站,包泵站筒体以及在泵站筒体内设置的检修平台、潜水排污泵、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所述检修平台设置在泵站筒体内的中上部,潜水排污泵设置于检修平台下方,进水管道、出水管道设置于泵站筒体上;其特征是:所述泵站筒体内设有内筒,泵站筒体底部设有4个液压升降装置,液压升降装置连接在内筒底部,内筒位于所述潜水排污泵下方且开口面向潜水排污泵;所述泵站筒体的内侧壁上安装有滑槽,滑槽内加装有滑轮,内筒与泵站筒体侧壁经滑轮滑动连接,内筒在液压升降装置、设置于滑槽内的滑轮的作用下可上下移动;所述泵站筒体内设有液位浮球传感器,根据液位浮球传感器传来的泵站筒体内的水位信号,通过控制液压升降装置对内筒进行升降。
所述泵站筒体顶部设有泵站入口,检修平台与泵站入口之间设有扶梯。
所述进水管道出口处设有粉碎型格栅。
所述潜水排污泵通过导杆悬挂于泵站筒体内,检修平台上设有导杆升降装置,导杆为齿形导杆,咬合在导杆升降装置中。
所述出水管道通过法兰、可曲挠软胶接头、90°弯管与潜水排污泵连接;检修平台上设有固定拉杆,出水管道通过固定拉杆固定于检修平台上。
所述泵站筒体上设有通气孔。
所述泵站筒体由纤维缠绕玻璃钢制成。
所述内筒与液压升降装置顶端通过螺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通过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筒式底部结构,泵站筒体内设有内筒,内筒安装于泵站筒体内下部,在内筒底部结构下面安装4个可自动控制升降的液压升降装置,即内筒支撑于4个液压升降装置上。
泵站筒体由纤维缠绕玻璃钢制成,泵站筒体内设有检修平台、潜水排污泵、扶梯、液位浮球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进出水管道等。检修平台设置在泵站筒体内的中上部,扶梯设置在检修平台与泵站筒体上口之间,在进水管道的进水口处安装粉碎型格栅,进入进水管道中的水流所含的杂物通过粉碎型格栅进入泵筒内。潜水排污泵通过导杆悬挂于泵站筒体内,出水管道通过法兰、90°弯管与潜水排污泵连接,为防止出水管道因潜水排污泵运行时震动而造成损坏,将出水管道通过安装在检修平台上的拉杆固定,并在出水管道穿过检修平台时用螺栓再次固定。在泵站筒体顶部设有通气孔以便使泵站筒体内空气畅通。泵站筒体采用双层底部结构,内筒结构改为可上下移动的筒式底部结构,在内筒底部结构下面安装4个可自动控制升降的液压升降装置。内筒与泵站筒体之间加装滑轮保证内筒顺利的上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139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震民居钢构架
- 下一篇:一种排水管穿越沉降缝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