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常温柴油吸收-非钝化吸附有机气体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12619.8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9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尹树孟;张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邵朋程 |
地址: | 10072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常温 柴油 吸收 钝化 吸附 有机 气体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常温柴油吸收-非钝化吸附有机气体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油气回收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吸附法、冷凝法、吸收法及膜分离法或以上几种技术的组合使用。例如吸附-吸收法、冷凝-吸附法、加压吸收-膜分离法、加压吸收-冷凝-膜分离法、加压吸收-膜分离-吸附法等。在满足现行国家环保标准的前提下,以吸附-吸收法应用最为广泛,技术最为成熟,且后期维护方便,简单易行。
目前的吸附-吸收法油气回收技术,通常采用先吸附,后吸收的工艺路线,基本可以满足GB20950-2007规定的非甲烷总烃≯25g/m3,处理效率≮95%的处理要求。然而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全年温度尤其夏季环境温度较高导致汽油吸收剂吸收效果不理想,从而给吸附剂带来二次吸附负担,影响吸附剂寿命,降低装置的整体处理效果。
此外,现有吸附-吸收技术还存在下述问题:
1)由于吸附过程属于放热过程,高浓度油气进入吸附罐被吸附时通常会释放大量热量。从而会带来吸附罐内高温等安全隐患。在以往的油气回收装置投产运行前,吸附系统通常会进行“钝化”步骤,即在氮气的保护下,通入吸附系统内大量油气,通过堵塞活性炭的大部分微孔孔隙,降低活性炭“活性”,使其正式投运后避免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在通入氮气纯度不高的情况下,活性炭“钝化”过程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同时活性炭“钝化”步骤耗时耗力,难以实现吸附剂的随装随用,给现场调试带来极大不便。
2)常用吸收剂有汽油、粗柴油等。然而常温汽油吸收剂适合处理高浓度、中流量的油气,而且汽油在夏天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其自身吸收效果差,难以满足高效吸收的效果,且不适合处理浓度变化差异大的工作场合。常温柴油吸收法在无法满足现行国家环保标准GB20950情况下,通常会利用制冷机组降低吸收剂温度的方式实现,然而此方法增加了制冷系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维护难度;
3)灌装装车场合,油气挥发浓度高,持续时间长;尤其火车装车或码头装船等场合,若吸附剂直接吸附高浓度的油气,会降低吸附剂的使用寿命。
4)不适合处理物料成分复杂的场合。例如油气中含有粘度大、分子链长的重组分气体时。现有技术利用吸附法直接处理该类物料,容易堵塞吸附剂孔隙。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常温柴油吸收-非钝化吸附有机气体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常温柴油吸收-非钝化吸附有机气体处理装置,包括吸收塔和吸附罐,吸收塔的上部连接进油管路,在进油管路上设置有进油泵,吸收塔的下部连接出油管路,在出油管路上设置有回油泵,吸收塔的底部连接有机气体进气管路,吸收塔的顶部连接吸收净化气体出气管路的一端,吸收净化气体出气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吸附罐的底端,在吸附罐的内部装填活性炭,吸附罐的顶端连接排空管,吸附罐连接解吸管路的一端,在解吸管路上设置有真空泵,解吸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有机气体进气管路。
优选的,在吸收塔的顶部设置有喷淋管,进油管路与喷淋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吸收塔与吸附罐均至少设置两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先吸收、后吸附的工艺路线;区别于现有常用吸附法采用的先吸附、后吸收的工艺路线。吸收剂采用常温粗柴油(中间物料)进行吸收;吸附系统内填装有高效吸附油气的柱状颗粒活性炭为主,活性炭无需进行钝化处理,填装之后即可使用。
由于前端吸收塔中柴油具有较好吸收作用,高浓度的非甲烷总烃类油气、芳烃类有机气体及污油罐区挥发的有机硫等成分即通过吸收塔实现油气的回收,从而减轻了吸附系统的操作负担,延长了活性炭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吸附系统进口浓度低,使其发热量小,未经“钝化”处理的活性炭吸附效果好于“钝化”处理后的活性炭,使本实用新型取得更好的环保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有益效果如下:
1)系统正式投运前调试周期短、调试程序减少,减小现场调试人员的操作负担;
2)延长活性炭使用寿命,较原有吸附-吸收法工艺,该系统活性炭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3)较原有吸附-吸收法油气回收工艺,油气处理效率由原来95%提升至99%以上,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由原来≯25g/m3降低至≯5g/m3;
4)本实用新型处理气体物料成分较原有工艺有所扩大,可处理含有有机硫成分或粘度较大的物料组分。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126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窥视孔的中空纤维柱式超滤膜组件
- 下一篇:一种医生诊察室高效率空气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