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伸缩式插头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11498.5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2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卓德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0 | 分类号: | H01R13/60;H01R1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伸缩 插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元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伸缩式插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插头一般是壳体的前端面上伸出至少两个插针,此两个插针在不伸入 插座中时也是一直伸出壳体的前端面,这样就使得不使用时,插头占用空间大, 而且由于插针露出在外容易碰到水等而使其腐蚀,影响使用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伸缩式插头,它可以在 不使用时将插针伸入插头主壳体中,从而防止遇到水而腐蚀,保证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一种伸缩式插头,包括插头主壳体,所述插头主壳体的中部具有至少两个伸 缩通槽,伸缩通槽中插套有插针,伸缩通槽的后端固定有环形圈,环形圈的外侧 壁固定在伸缩通槽的后端内侧壁上,伸缩通槽中插套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一 端着力于环形圈、另一端着力于插针,插头主壳体的外侧壁上具有连接螺孔,球 头柱塞螺接在连接螺孔中,插针的外壁上具有前后设置的两个凹孔,球头柱塞的 钢球嵌套在插针的后部的凹孔中,插针的后端固定有连接电线,连接电线穿过环 形圈。
所述插头主壳体的后端面固定有电线连接块,连接电线插套在电线连接块上 具有的连接通孔中。
所述球头柱塞的后端伸出插头主壳体的外侧壁并固定有转动部。
所述伸缩通槽中插套有绝缘耐磨套,绝缘耐磨套的外侧壁固定在伸缩通槽的 内侧壁上。
所述插头主壳体的前端面固定有环形密封圈,插针插套在环形密封圈中。
所述插头主壳体的前端外侧壁具有向外径向延伸的延伸边。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它可以在不使用时将插针伸入插头主壳体中,从而防止遇 到水而腐蚀,保证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如图1所示,一种伸缩式插头,包括插头主壳体10,所述插头主 壳体10的中部具有至少两个伸缩通槽11,伸缩通槽11中插套有插针12,伸缩 通槽11的后端固定有环形圈13,环形圈13的外侧壁固定在伸缩通槽11的后端 内侧壁上,伸缩通槽11中插套有缓冲弹簧14,缓冲弹簧14的一端着力于环形圈 13、另一端着力于插针12,插头主壳体10的外侧壁上具有连接螺孔15,球头柱 塞20螺接在连接螺孔15中,插针12的外壁上具有前后设置的两个凹孔121,球 头柱塞20的钢球嵌套在插针12的后部的凹孔121中,插针12的后端固定有连 接电线30,连接电线30穿过环形圈13。
进一步的说,所述插头主壳体10的后端面固定有电线连接块40,连接电线 30插套在电线连接块40上具有的连接通孔41中。
进一步的说,所述球头柱塞20的后端伸出插头主壳体10的外侧壁并固定有 转动部21。
进一步的说,所述伸缩通槽11中插套有绝缘耐磨套16,绝缘耐磨套16的外 侧壁固定在伸缩通槽11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的说,所述插头主壳体10的前端面固定有环形密封圈17,插针12 插套在环形密封圈17中。
进一步的说,所述插头主壳体10的前端外侧壁具有向外径向延伸的延伸边 18。
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部21,从而调节球头柱塞20的钢球嵌套在插针12 的凹孔121的力度,然后,用力将插针12向插头主壳体10的伸缩通槽11伸入, 使得球头柱塞20的钢球伸入前部的凹孔121中,然后转动部21,使得球头柱塞 20的钢球牢牢嵌套在凹孔121中,实现固定,从而使得插针12可以处于头主壳 体10中,保证其不会被外界的水液等物质腐蚀。
而使用时,通过转动部21,而调节球头柱塞20的钢球嵌套在插针12的凹孔 121的力度,然后通过缓冲弹簧14的作用,将插针12向外伸入,此时,通过转 动部21,可以将球头柱塞20的钢球伸入后部的凹孔121中实现固定,这样就可 以正常使用了。
最后,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 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卓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卓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114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广域视窗机动车
- 下一篇:一种能显示静电强度的机顶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