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散热板的新能源电池框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110326.6 | 申请日: | 2015-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4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冬;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H01M2/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陈淑章 |
| 地址: | 201814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散热 新能源 电池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框架结构,具体涉及E100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越来越远,新能源汽车对电池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对电池组的管理尤为重要,而电池组的热能管理为电池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电池组的热能管理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为电控管理电池组避免电池短时间大电流放电来避免电池瞬间热量增高。另一方面为电池组包框架的设计有利于电池的均温与散热。
电池组包框架的设计有几个因素需要考虑,一个是电池组的防尘防水问题,一般要求达到IP67的标准。一个是电池散热问题,既电池因放电发热而产生的热量散发问题。另一个是阻止环境温度对电池的影响,既电池组包需要考虑保温的问题。来避免外部环境在极热或极寒情况下对电池的影响。
E100新能源汽车是两座城市用小型电动汽车。其具有“双百”设计,既最高时速100,续航里程100。
因其使用工况较好,因此电池组对散热的要求不是太高。但对电池组的整体重量要求较高,因此此款电动汽车的电池组的设计主要重点在于电池盒的轻量化设计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针对小型电动汽车的保证散热又具有轻量化的电池框架。
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具有散热板的新能源电池框架,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箱体、下箱体和散热底板,所述的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有密封垫,上箱体、下箱体和密封垫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下箱体与散热底板之间也有密封垫,下箱体、散热板和密封垫通过螺纹连接后覆盖有一层密封胶。
优选的,所述的上箱体材料为工程塑料。
优选的,所述的下箱体材料为玻璃钢。
优选的,所述的散热底板为铝合金冲压板。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池框架,采用了上下箱体与散热板之间增加两层密封垫的结构,并且在下箱体与散热板之间采用密封胶进行双层密封连接,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同时,下箱体使用玻璃钢材料减轻了重量,上下箱体使用的材料的热传导系数较低具有较好保温效果,保证了电池不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底部使用铝合金板材,其和电池之间使用导热垫来接触。可以使得电池的热量比较好的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个电池组包的重量较轻,成本比较低。能够达到IP67的防尘防水等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上箱体2-下箱体3-散热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根据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具有散热板的新能源电池框架,包括上箱体1、下箱体2、散热底板3和密封垫4,上箱体1材料为PP-T20工程塑料,下箱体2框架材料使用SMC玻璃钢,上箱体1与下箱体2之间有一层密封垫4,密封垫4材料为PE,三者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下箱体2与散热底板3之间也有一层密封垫4,三者也通过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后涂上一层密封胶。所述的散热底板3使用铝合金板材冲压成型。此方案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的特点。下箱体2使用玻璃钢材料比钢制钣金冲压成型方案重量减轻了56.6%,比铸铝成型方案重量减轻了15%。上、下箱体使用的材料的热传导系数比较低,因此其具有较好保温效果,保证了电池不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底部使用铝合金板材,其和电池之间使用导热垫来接触。可以使得电池的热量比较好的散热。其优点是整个电池组包的重量较轻,成本比较低。能够达到IP67的防尘防水等级。
以上方案主要是电池通过导热垫直接安装到底部铝板上,通过铝板和外界进行热交换。上箱体1使用3系铝板材冲压成型,下托盘使用玻璃钢SMC模压成型。此方案散热原理是:电池发热散发到箱体内空气中。箱体内热空气上升与上盖铝板产生热交换,因铝板具有较好的散热效率。且其车体上增加扰流板使得冷风吹过上盖,因此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103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