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腹腔镜手术的引流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109084.9 | 申请日: | 2015-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2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湘祝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中显 |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 地址: | 443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腹腔镜 手术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的引流管。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腹腔镜手术用引流管为直径10毫米的橡胶引流管,引流管上没有引流孔,需要手术医生在手术时剪出引流孔,可能剪下的橡胶飞溅,甚至遗失于手术区域,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医师压力。另外,现在越来越多的腹腔镜手术仅用5毫米的套管针,可以进一步减少患者术后疤痕,减少引起的粘连,而使用10毫米的橡胶引流管,在手术中需要把5毫米的套管针孔扩大,从腹腔中把10毫米的橡胶引流管拔出时非常困难,常常需要数次努力才能把引流管拔出,延长手术时间,拔出引流管后需在切口外缝一针将引流管固定,术后再次拔除引流管时患者感到疼痛剧烈,引流管切口处需要一周左右才能愈合,且疤痕红肿伴有缝线留疤,严重影响美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的引流管,可以解决无法适应套管针,手术操作复杂的问题,能够适应目前腹腔镜手术最小的5毫米套管针孔,能与通用引流袋连接,简化手术操作,减轻拔管时患者疼痛不适,加快患者引流管口愈合,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的引流管,包括直径与腹腔镜手术用套管针相配合的第一管体,第一管体的端部通过中部管体与第二管体连通,中部管体的管径为第一管体管径的1.5-2.5倍,中部管体外设置有与第二管体上设置的充水水囊连通的注水水管,第二管体的下部开设有多个引流孔,第二管体的管径与第一管体的管径相同。
引流孔由开设于第二管体端部的多个圆形引流孔和开设于圆形引流孔之上的多个椭圆形引流孔组成。
中部管体的管径为第一管体管径的2倍。
第一管体的长度为5厘米,管径为5毫米;
中部管体的长度为5厘米,管径为10毫米;
第二管体的长度为25厘米,管径为5毫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腹腔镜手术的引流管,有益效果如下:
1、能适应现腹腔镜手术更小切口的发展趋势,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疤痕,减轻拔管时患者的疼痛不适。
2、第一管体能方便从腹腔镜5毫米套管针孔引出,中部管体剪开后能方便与现适应的引流袋接头连接,中部管体带充水水囊的设计起到固定整个引流管的作用,无需缝针固定,免除缝针的时间以及引流口的疤痕;第二管体上开设有引流孔,节约手术医生剪孔的时间,避免剪下引流管碎片飞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的引流管,包括直径与腹腔镜手术用套管针相配合的第一管体1,第一管体1的端部通过中部管体2与第二管体5连通,中部管体2的管径为第一管体1管径的1.5-2.5倍,中部管体2外设置有与第二管体5上设置的充水水囊4连通的注水水管3,第二管体5的下部开设有多个引流孔,第二管体5的管径与第一管体1的管径相同。
引流孔由开设于第二管体5端部的多个圆形引流孔7和开设于圆形引流孔7之上的多个椭圆形引流孔6组成。
中部管体2的管径为第一管体1管径的2倍。
第一管体1的长度为5厘米,管径为5毫米;
中部管体2的长度为5厘米,管径为10毫米;
第二管体5的长度为25厘米,管径为5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使用时,经腹腔镜镜头套管针件将本实用新型放入腹腔,镜下腹腔镜分离钳操作,钳夹第一管体1,拔出套管针,顺势带出第一管体1和中部管体2使得人体皮肤在中部管体2末梢,镜下再用分离钳将第二管体5的末梢放置在需要引流位置,放空气体,横向剪开中部管体2,采用注射器针头通过注水水管3向充水水囊4中注入5毫升注射用水,使充水水囊4鼓起以固定引流管,中部管体2则与现在运用的引流袋锥形接头连接。
术后拔出本实用新型时先在中部管体2上拔除引流袋的锥形接头,使充水水囊4的水排空,顺势从引流口拔除整条引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中显,未经王中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90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