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绞丝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07381.X | 申请日: | 2015-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3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汤金海;汤彩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鑫海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3/02 | 分类号: | B21F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64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包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对铜丝 进行绞丝的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绞丝机构,在使用过程中灵活性较差,仅能加工长 度较长的钢丝,造成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尾料,需要依靠手工方 式进行绞丝,而手工绞丝的精度较差,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绞丝机构,能够 灵活调整绞丝强度,满足不同的加工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绞丝机构,包括立柱,在所述立柱上装有夹板,在所述夹板 上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连接有U型环,所述U型环的底端连接有挂 板,所述挂板的另一端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连接有两个 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连接有驱动轮;还包括有内轴,所述内轴穿 过所述驱动轮,在所述内轴的表面设有铜丝,所述铜丝与所述驱动轮 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上设有轮套,所述轮套通过连接杆与所述 支撑板相接。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通过定位夹固定在所述夹板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不仅能大幅度降低劳 动强度,而且能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 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绞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立柱;2、夹板;3、定位夹;4、转轴;5、U型环;6、挂板; 7、支撑板;8、驱动轮;9、内轴;10、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 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 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 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绞丝机构,包括立柱1,在所述立柱1上装有夹板2,通过 所述立柱1能够对所述夹板2进行稳定支撑,在所述夹板2上固定有 定位夹3,所述定位夹3包括两个相向设置的定位板,在所述定位板 上设有通孔,转轴4穿设在所述通孔内,利用开口销穿在所述转轴4 的端部,通过所述定位夹3能够对所述转轴4进行固定,并使其能够 进行转动。
所述转轴4连接有U型环5,所述U型环5的底端连接有挂板6, 所述挂板6的另一端连接有支撑板7,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7为 三角结构,所述支撑板7的底端连接有两个旋转气缸,通过采用特定 结构的支撑板7,能够使所述挂板6承受较小的拉力,同时底部能够 使两个旋转气缸保持足够的跨度。
所述旋转气缸连接有驱动轮8,所述驱动轮8上设有轮套,所述 轮套通过连接杆10与所述支撑板7相接,通过所述旋转气缸能够驱 动所述驱动轮8进行正转或者反转,所述轮套能够形成对所述驱动轮 8的定位。
所述绞丝机构还包括有内轴9,所述内轴9穿过所述驱动轮8, 工作过程中,将铜丝沿着所述内轴9的表面分布,通过所述内轴9穿 过所述驱动轮8,所述内轴9能够起到导向作用;当所述铜丝与所述 驱动轮8相接触时,其中一个驱动轮8保持静止抓紧所述铜丝,同时 将内轴9的一端收紧所述铜丝,通过另一个驱动轮8进行转动,能够 使铜丝进行绞接成一体,同样的道理,能够将其余铜丝绞接成一体, 通过利用所述内轴9能够将铜丝取出,完成加工。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利用U型环能够调整支撑板与所述立柱的距 离,能够避免所述立柱与所述铜丝接触,防止出现碰伤;在工作过程 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绞丝机构其灵活性强,加工效率高,能够根据 不同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即调整所述驱动轮的转动圈数即可实现,具 有较强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鑫海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鑫海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73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制涵节钢筋笼绑扎模具
- 下一篇:一种汽车尾灯翻边成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