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推动式打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107209.4 | 申请日: | 2015-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8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 发明(设计)人: | 徐家祥;方德祥;杨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远楚江铜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B47/14 | 分类号: | B24B47/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赵蕊红 |
| 地址: | 511000 广东省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推动 打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推动式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铜是现代工业非常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在铜的加工提炼过程中,将原料溶解除杂后,铸造冷却成条块状,俗称块铜。块铜经过冷却工序后,再被输送至后续的表面处理装置工位进行表面平整度、光滑度打磨,再经过其它表面保护处理作为成品块铜。成品块铜再作为原材料经过不同的制备设备,作不同用途使用。
块铜的表面处理非常重要,表面处理是决定块铜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工序。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将铸造好的块铜放于水平台通过人工进行表面打磨处理。由于生产中块铜的重量通常都比较重,基本在500斤至1000斤之间。在打磨过程中,不仅存在块铜表面容易出现损伤,而且移动非常困难,采用人工打磨的方式生产效率低、打磨效果不够精确。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自推动式打磨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自推动式打磨装置,该打磨装置使用中不会造成块铜表面损伤,而且移动方便,打磨效率高,打磨精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提供一种自推动式打磨装置,设置有安装架、装配于安装架的打磨座和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位于所述打磨座上方;
所述打磨座设置有设置有座体、基体、脊条、多个转辊及推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设置有气缸、联接件、砂轮座、第二马达和砂轮;
所述座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架,所述基体、所述推动机构分别装配于所述座体,所述基体具有凹腔,所述脊条设置为多根,多根脊条呈平行排列并分别固定装配于所述凹腔;
每根脊条设置有多个装配单元,每个装配单元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槽,所述转辊通过相邻的两根脊条设置的卡槽活动装配;
所述推动机构设置有第一马达、螺杆、螺杆座、推动件和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所述螺杆座分别固定于所述基体,所述螺杆装配于所述螺杆座,所述螺杆一端与第一马达连接,所述螺杆另一端与所述推动件固定连接,所述推动件活动装配于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一马达带动所述螺杆转动,所述螺杆推动所述推动件沿着所述第一导轨移动;
所述气缸固定于所述安装架的横梁,所述联接件活动装配于所述横梁,所述横梁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联接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轨相匹配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装配于所述第二滑轨,所述联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气缸的气缸轴固定连接,所述联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砂轮座固定连接,所述砂轮和所述第二马达装配于所述砂轮座,所述第二马达驱动所述砂轮转动。
上述推动件的用于推动物体的工作面的截面具有弧形结构。
上述推动件表面设置有橡胶缓冲层。
上述橡胶缓冲层表面设置有多个缓冲垫。
上述缓冲垫设置为球体或者正方体或者长方体。
优选的,上述装配单元设置有两个卡槽。
优选的,上述装配单元设置有三个卡槽。
优选的,上述转辊设置有辊体和连接于辊体两端的辊轴,所述辊体两端的辊轴分别装配于相邻两根脊条设置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自推动式打磨装置,设置有安装架、装配于安装架的打磨座和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位于所述打磨座上方;
所述打磨座设置有设置有座体、基体、脊条、多个转辊及推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设置有气缸、联接件、砂轮座、第二马达和砂轮;
所述座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架,所述基体、所述推动机构分别装配于所述座体,所述基体具有凹腔,所述脊条设置为多根,多根脊条呈平行排列并分别固定装配于所述凹腔;
每根脊条设置有多个装配单元,每个装配单元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槽,所述转辊通过相邻的两根脊条设置的卡槽活动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远楚江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清远楚江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72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等离子体高温碳转化气膜反应器
- 下一篇:石质排气(烟)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