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张拉千斤顶的位移传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106923.1 | 申请日: | 2015-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4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 发明(设计)人: | 梁晓东;陈咏泉;陈庆;赵倬玉;聂世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联智桥隧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F3/24 | 分类号: | B66F3/24;G01B7/04 |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合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欧颖;吴婷 |
| 地址: | 410019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千斤顶 位移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张拉千斤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张拉千斤顶的位移传感 器。
背景技术
液压千斤顶又称油压千斤顶,是一种采用柱塞或液压缸作为刚性顶举件的千 斤顶,通常分为通用液压千斤顶和专用液压千斤顶两类。专用液压千斤顶使用专 用的张拉机具,在制作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时,对预应力钢筋施加张力。
请参阅图7,在千斤顶的工作过程中,活塞杆带动托板与其一起做往复运动, 进而带动位移传感器做往复运动,达到测量活塞杆位移的目的。活塞杆移动时会 沿缸体的周向旋转,故托板与活塞杆不能固定连接,二者必须可以相对滑动。当 活塞杆伸出时,给托板施加向外的力,使其一起向外运动;当活塞杆退回缸体时, 环槽板给托板施加指向缸体(沿退回缸体的方向)的力,进而由托板带动位移传 感器运动。综上,托板和活塞杆需要相对滑动,托板与活塞杆和环槽板之间必须 有间隙,否则会阻碍活塞杆的运动,影响检测结果。同时,因为托板与位移传感 器相连,故其位移即代表位移传感器的位移,而若托板与活塞杆和环槽板之间留 有间隙,则活塞杆退回缸体的过程中,托板与环槽板紧贴,未与活塞杆紧贴,不 能准确反映活塞杆的位移,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另外,传统的张拉千斤顶的位 移传感器主体均直接裸露在外,没有保护装置,传感器主体容易受到损坏。
故本领域需要一种测量准确、可保护传感器主体的位移传感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位移传感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量准确、可保 护传感器主体、方便维修或更换的用于张拉千斤顶的位移传感器。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张拉千斤顶的位移传感器,包括下端固定在张拉千斤顶的缸体上的 连接座、位移传感器主体、处于拉伸状态的拉伸弹簧以及下端设置在由环槽板和 活塞杆端部组成的空腔内的托板;
所述位移传感器主体沿所述拉伸弹簧的轴线设置在其内部,所述位移传感器 主体的壳体的前端以及所述拉伸弹簧的前端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在所述连接座 上,所述位移传感器主体的测杆的末端以及所述拉伸弹簧的末端通过第二连接件 固定在所述托板的上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连接座上设有沿所述拉伸弹簧轴线 方向设置且两端均呈阶梯状的第一通孔;所述托板的上端设有沿所述拉伸弹簧轴 线方向设置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通孔结构相匹配的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 上设有固定所述拉伸弹簧前端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弹簧孔;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二通孔结构相匹配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 上设有固定所述拉伸弹簧末端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弹簧孔,四个所述弹簧孔的中心 轴线均垂直于所述拉伸弹簧轴线方向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还包括用于保护所述位移传感器主体的 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前端固定在所述连接座上的外保护管以及其前端活 动设置在所述外保护管内且末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件或托板的上端上的内保 护管,所述内保护管的外径与所述外保护管的内径相同;所述位移传感器主体设 置在所述外保护管和所述内保护管形成的腔体内;
或者是,所述保护装置为沿所述拉伸弹簧轴线方向可伸缩的保护罩,所述保 护罩的前端固定在所述连接座上,其末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件或托板的上端 上,所述位移传感器主体设置在所述保护罩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外保护管、所述内保护管以及所述 保护罩均为透明材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内保护管和所述外保护管的外表面 和内表面均设有耐磨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托板为矩形板,其沿所述拉伸弹簧 轴线方向的厚度为3mm~7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传统张拉千斤顶的位移传感器的托板在活塞杆伸出缸体时与活塞杆端部 紧贴;退回缸体时与环槽板紧贴,不能与活塞杆紧贴,使退回缸体时的测量不准 确,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位移传感器增设了拉伸弹簧,使托板在拉簧的作用下始终 与活塞杆处于紧贴状态,即使活塞杆旋转也依然紧贴,因此可以准确反映活塞杆 的位移(即被拉伸工件的张拉量),使测量结果准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联智桥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湖南联智桥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69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