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烧结环冷机的余热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05959.8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9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尧志;马廷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智光节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01K1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周清华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烧结 环冷机 余热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烧结环冷机的余热发 电系统。
背景技术
烧结环冷机一般有三段热风出口管道,第一段是高温段热风,风温约380~ 400℃;第二段是中温段热风,风温约280~300℃;第三段是低温段热风,风温 约200℃。
传统方案中,烧结环冷机的余热发电系统一般有单压余热发电系统和双压 余热发电系统,上述方案一般仅能将相应烧结环冷机的高温段热风和中温段热 风加以利用,难以实现对相应低温段热风的利用,容易导致烧结环冷机所排出 的热风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方案容易导致烧结环冷机所排热风利用率低的技 术问题,提供一种烧结环冷机的余热发电系统。
一种烧结环冷机的余热发电系统,包括余热锅炉、高压蒸汽生成装置、中 压蒸汽生成装置、低压蒸汽生成装置、汽轮机和发电机;
所述余热锅炉由上往下设有高温段热风接口、中温段热风接口和低温段热 风接口;所述高温段热风接口、中温段热风接口和低温段热风接口分别连接烧 结环冷机的高温段热风口、中温段热风口和低温段热风口;
所述高压蒸汽生成装置、中压蒸汽生成装置和低压蒸汽生成装置从上至下 依次内置在所述余热锅炉中;
所述余热锅炉的顶部设有煤气进口管和燃烧炉膛;
所述汽轮机设有高压蒸汽口、中压蒸汽口和低压蒸汽口;
所述高压蒸汽生成装置、中压蒸汽生成装置和低压蒸汽生成装置分别通过 管道连接汽轮机的高压蒸汽口、中压蒸汽口和低压蒸汽口;
所述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
上述烧结环冷机的余热发电系统,分别通过高温段热风接口、中温段热风 接口和低温段热风接口向高压蒸汽生成装置、中压蒸汽生成装置、低压蒸汽生 成装置输送烧结环冷机各温段的热风,将高温段的热风通过煤气补燃加热至设 定温度后分别在高压蒸汽生成装置、中压蒸汽生成装置、低压蒸汽生成装置中 产生高压过热蒸汽、中压过热蒸汽或者低压过热蒸汽,再使上述高压过热蒸汽、 中压过热蒸汽和低压过热蒸汽在汽轮机内膨胀做功,以带动发电机发电,使烧 结环冷机排出的低温段热风得到充分利用,可以提高烧结环冷机所排热风的利 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烧结环冷机的余热发电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烧结环冷机的余热发电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烧结环冷机的余热发电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烧结环冷机的余热发电系统的具体实施 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参考图1,图1所示为一个实施例的烧结环冷机的余热发电系统结构示意图, 包括余热锅炉64、高压蒸汽生成装置67、中压蒸汽生成装置68、低压蒸汽生成 装置69、汽轮机71和发电机73;
所述余热锅炉64由上往下设有高温段热风接口61、中温段热风接口62和 低温段热风接口63;所述高温段热风接口61、中温段热风接口62和低温段热 风接口63分别连接烧结环冷机的高温段热风口、中温段热风口和低温段热风口;
所述高压蒸汽生成装置67、中压蒸汽生成装置68和低压蒸汽生成装置69 从上至下依次内置在所述余热锅炉64中;
所述余热锅炉的顶部设有煤气进口管66和燃烧炉膛65;
所述汽轮机71设有高压蒸汽口、中压蒸汽口和低压蒸汽口;
所述高压蒸汽生成装置67、中压蒸汽生成装置68和低压蒸汽生成装置69 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汽轮机71的高压蒸汽口、中压蒸汽口和低压蒸汽口;
所述汽轮机71带动发电机73发电。
上述燃烧炉膛65对利用煤气进口管66通入的煤气进行补燃,使其中的煤 气补燃形成500℃以上的烟气。一般情况下,上述燃烧炉膛65可以对其中的煤 气补燃形成500℃以上的烟气,优选的,燃烧炉膛65向高压蒸汽生成装置67所 输送烟气的温度可以为550~600℃。高温段热风接口61通过煤气补燃后为高压 蒸汽生成装置67提供热烟气,上述中温段热风接口62为中压蒸汽生成装置68 提供二次热风,上述低温段热风接口63为低压蒸汽生成装置69提供二次热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智光节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智光节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59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电机组转速的测量装置
- 下一篇:新型样片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