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薄简易换气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05328.6 | 申请日: | 2015-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9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钱小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拓力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F24F1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简易 换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室内换气机,特别是一种超薄简 易换气机。
背景技术
送风机和排风机是采用电机带动风轮转动,从而想室内输送新鲜空气或向 室外排出污浊空气,以达到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的效果,对于不同环 境场合,不同大小的空间,其换气效率要求不一样,因此需要安装不同功率的 送风机或排风机,电机功率越大,则排风和送风效率越高,相应的风轮也大, 而对于一些装修吊顶较矮的场合,风机太大导致送风机无法安装,采用小型风 机又无法达到有效的送风效果。目前只能采用多台小型送风机同时送风达到效 果,而送风机本身噪音较大,多台送风机同时使用产生的噪音太大,严重影响 生活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 换气效率高的超薄简易换气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超薄简易换气机,包 括箱体,所述的箱体侧部设有出风口,所述的箱体底面设有进风板,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箱体顶面设有电机和风轮,所述的箱体内部固设有导风板,所述的 导风板与箱体之间形成导风腔,所述导风腔的出口与出风口相通。
本超薄简易换气机通过在箱体内直接设置导风板,使得导风板与箱体之间 形成导风腔,通过风轮将进风板处的空气吸入导风腔并输送至出风口处,其结 构简单,省去了风道组件和导风圈等部件,有效降低了箱体内的部件数量,使 得箱体厚度得以大幅减小,同时还能保证换气效率。
在上述的超薄简易换气机中,所述的导风板抵靠于箱体侧部且与箱体侧部 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超薄简易换气机中,所述的导风板与箱体侧部通过螺栓连接。
在上述的超薄简易换气机中,所述的导风板采用金属板材弯折而成。
在上述的超薄简易换气机中,所述的出风口处还设有止逆阀。
在上述的超薄简易换气机中,所述的止逆阀包括设置于出风口的中心轴和 两片止逆叶片,所述的中心轴上设有扭簧,所述的扭簧两端分别作用与止逆叶 片上,所述的出风口处还设有对止逆叶片进行阻挡的台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超薄简易换气机的通过设置简易导风板与箱体形成导 风腔,其结构简单,可有效利用箱体内空间,因此可缩小箱体体积,大大提高 进风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超薄简易换气机拆掉进风板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出风口;3、电机;4、风轮;5、导风板;6、导风腔; 7、螺栓;8、止逆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 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超薄简易换气机,包括箱体1,所述的箱体1侧部设有出风 口2,所述的箱体1底面设有进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顶面设有电机 3和风轮4,所述的箱体1内部固设有导风板5,所述的导风板5与箱体1之间 形成导风腔6,所述导风腔6的出口与出风口2相通。所述的导风板5采用金属 板材弯折而成,导风板5抵靠于箱体1侧部且与箱体1侧部通过螺栓7连接。
本超薄简易换气机通过在箱体1内直接设置导风板5,使得导风板5与箱体 1之间形成导风腔6,通过风轮4将进风板处的空气吸入导风腔6并输送至出风 口2处,其结构简单,省去了风道组件和导风圈等部件,有效降低了箱体1内 的部件数量,使得箱体1厚度得以大幅减小,同时还能保证换气效率。
为防止出风口2的污浊空气逆流,在所述的出风口2处还设有止逆阀8。该 止逆阀8包括设置于出风口2的中心轴和两片止逆叶片,所述的中心轴上设有 扭簧,所述的扭簧两端分别作用与止逆叶片上,所述的出风口2处还设有对止 逆叶片进行阻挡的台阶。
本超薄简易换气机的通过设置简易导风板5与箱体1形成导风腔6,其结构 简单,可有效利用箱体1内空间,因此可缩小箱体1体积,大大提高进风效率。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 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 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 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拓力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拓力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53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