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流洞闸室下闸后的防渗漏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04719.6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2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俞灵光;秦晓亮;彭继乐;赵继勇;余志超;刘淑芳;赵星;张毅驰;孙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9/02 | 分类号: | E02B9/02;E02B3/1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流 洞闸室下闸后 渗漏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流洞闸室下闸后的防渗漏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导流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导流洞是在水电站建设期的时候,预先安排的一种施工导流方式。导流洞一般为临时建筑物,在截流时时,让河水通过导流洞从大坝的上游流至下游。当大坝工程竣工后,河水就可以从已经完工的大坝泄流通道过流,导流洞的使命即结束,需要将导流洞封堵或另作它用。
通常在导流洞的进口构筑有进口闸室,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过程中,导流洞进口闸室的工作期限往往贯穿整个施工导流时段,较大工程往往长达数年。由于闸室内底坎位置长期受到水流冲刷,若存在河流推移质较多、闸室进口高程较低、闸室内明满流交替时段较长、导流洞超期服役等因素,则闸室内底坎位置受到的破坏越严重,有时被水冲出的坑深度达数米。造成导流洞封堵下闸后闸门和底坎不能完全闭合,洞内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水,影响导流洞堵头的施工,进而影响发电工期。
对于上述导流洞封堵下闸后闸门和底坎不能完全闭合的情况,目前常规的处理方法是采用重新下闸,对闸室下底坎位置进行修补。目前的处理方法虽然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但工期较长,会延误发电工期,特别是对于规模较大电站经济效益受影响极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容易的导流洞闸室下闸后的防渗漏结构,以采取及时的处理方案既可以满足工程需要,又可以满足发电工期要求,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导流洞闸室下闸后的防渗漏结构为,该结构包括设在导流洞进口处的闸室,闸室内的闸门处于关闭状态;闸门前设有土石围堰,闸门底部具有被水冲出的冲坑,在闸门的迎水面设有一组拉森钢板桩,拉森钢板桩迎水面底部设有填料,填料上方设有混凝土层。
前述结构中,所述一组拉森钢板桩紧贴闸门迎水面,拉森钢板桩底端伸至冲坑最深处以下0.5m以上。
前述结构中,所述填料是由铅丝石笼、粘土、黄土和棉絮构成的混合填料。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闸门前布设堵漏材料,确保导流洞洞内堵头施工安全,解决了导流洞闸室下闸后,无法快速进行堵头施工的局面。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结构简单、施工容易的优点,而且在及时解决底坎渗漏问题的同时,有效的降低了工程造价。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大中型工程导流洞断面较大运行时间较长、堵头施工工期较紧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记为:1-导流洞,2-闸室,3-闸门,4-土石围堰,5-冲坑,6-拉森钢板桩,7-填料,8-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下述的一种导流洞闸室下闸后渗漏的处理方法所构建的,如图1所示:该方法是在导流洞进口闸室下闸后,在闸室前明渠段倾倒土石形成围堰,使大部分河流水流从永久建筑物下泄或其他通道下泄;对从闸门下部底坎冲坑渗入的水流,采取拉森钢板桩、填料和水下混凝土三种不同材料组合堵漏;然后再进行导流洞封堵施工。拉森钢板桩深入闸门下冲坑最深处以下0.5m以上,并紧贴闸门布置确保钢板桩稳定竖直。填料包括铅丝石笼、粘土、黄土和棉絮,填料借助水压作用被压入漏水的拉森钢板桩缝隙中,确保其填充密实达到止水效果。水下混凝土是填料之上浇筑覆盖的混凝土层。
根据上述方法构筑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导流洞闸室下闸后的防渗漏结构,如图1所示,该结构包括设在导流洞1进口处的闸室2,闸室2内的闸门3处于关闭状态;其特征在于:闸门3前设有土石围堰4,闸门3底部具有被水冲出的冲坑5,在闸门3的迎水面设有一组拉森钢板桩6,拉森钢板桩6迎水面底部设有填料7,填料7上方设有混凝土层8。一组拉森钢板桩6紧贴闸门3迎水面,拉森钢板桩6底端伸至冲坑5最深处以下0.5m以上。填料7是由铅丝石笼、粘土、黄土和棉絮构成的混合填料。
实施例
本例如图1所示,图1中箭头表示水流方向。本例主要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47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