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潜式钻井平台和压缩空气调压载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103499.5 | 申请日: | 2015-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6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 发明(设计)人: | 叶伟;吴洪武;李建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B35/44 | 分类号: | B63B35/4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9050 广东省珠海市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潜式 钻井平台 压缩空气 调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和钻井平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潜式钻井平台和压 缩空气调压载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半潜式钻井平台上的压载系统主要是依靠压载泵通过抽水或者排水 实现对压载水舱的压载水位进行控制,从而达到调整平台吃水、浮态以及稳性 的目的,应用的情况包括服务前期的下沉或上浮、钻井移位时的下沉或上浮、载 荷变化时吃水以及浮态调整等。
这类压载系统对压载水舱的位置无限制而且技术成熟,当对半潜式钻井平 台进行压载时,通过海底门把海水吸入海水总管,再分配到各个压载水舱;排 载时,用离心泵把压载水舱里面的水抽出,送到排舷外总管。同时,根据合理 的设置也可以实现压载水舱之间的压载水的互相调拨。该类压载系统造价昂贵, 设备及管路复杂、安装工作量大、占用平台内空间较大,维修也很不方便;进 排水速度较慢、占用时间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船舶领域采用压缩空气调压载系统,例如半潜船、 半潜船是专门从事运输大型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大型舰船、潜艇、龙门吊、预 是桥梁构件等。常规的压缩空气调压载系统工作原理是利用大排量的空气压缩 机产生低压空气通过进气管,将空气注入压载水舱中,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 压载水舱中的水被排出,实现船舶上浮,此过程为排载过程。在压载过程中, 将压载水舱的空气排出,压载水舱在舱内和舱外压差的作用下,水进入压载水 舱,实现船舶下潜。
现有的压缩空气调压载系统存在以下缺陷。其一,当进气阀和排气阀出现 意外打开或者进气管路漏气时,压载水舱内的压缩空气外泄,使得压载水舱的 压载水升高,会造成船体下潜或者倾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半潜式钻井平台和压缩空气调压载系统, 以提高压缩空气调压载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空气调压载系统,U型管的一端与压 载水舱相通,U型管的另一端与进排气管路和进水管路相连接,在进排气管路 上设置有进气阀和排气阀,在进水管路上设置有进水阀。
进一步地,进排气管路包括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进气阀设置在进气管路 上,排气阀设置在排气管路上。
进一步地,包括水泵和空气压缩机,水泵与进水管路相连接,空气压缩机 与进气管路相连接,排气管路的出口与大气相通。
进一步地,在压载水舱压载和排载完成后,向U型管注入水柱,使水柱高 度与水平面相同。
进一步地,U型管的一端进出口位于压载水舱上端,在压载水舱下端开设 有进水口。
进一步地,进水口开设在压载水舱的底部;U型管朝下延伸到压载水舱底 部下方,U型管折弯后,从压载水舱底部进入压载水舱内,然后U型管朝向压 载水舱顶部延伸。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半潜式钻井平台,包括上述的压缩空气调 压载系统。
进一步地,包括甲板平台和四个立柱,四个立柱布置在甲板平台的前后左 右四个方位上,压载水舱安装在每个立柱下方,每个压载水舱相互独立。
本实用新型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和压缩空气调压载系统,采用U型管,U型 管与进排气管路和进水管路相连接。在压载和排载完成后,通过进水管路向U 型管内注入水柱,利用水柱行成水封,使压载水舱内外压力平衡,以提高压缩 空气调压载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当进气阀和排气阀出现意外打开或者进排 气管路漏气时,由于U型管的水柱密封作用,压载水舱内压力和压载水舱外压 力平衡,压载水舱内的压载水仍能保持不变,因此不会出现船体下潜或者倾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 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 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缩空气调压载系统的压载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缩空气调压载系统的排载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缩空气调压载系统的平常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半潜式钻井平台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压载水舱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 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未经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34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