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受控拔火罐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03128.7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7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余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H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8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受控 拔火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螺杆挤出机自动拌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中医疗法中,拔罐疗法是常用的手段。拔火罐借助负压定位在治疗的穴位或部位皮肤上,借助所产生的局部负压吸力,刺激相应部位或穴位,产生经络疏导或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治疗处的内障阻滞解除、随淤血排出体外,已达到治疗效果。此外拔罐疗法还可以刺激病变部位产生生理免疫反应、调节神经、提高机体功能及提高机体抵抗力等功能,也是一直常用的保健疗法。
目前,常用的拔罐有陶瓷管、玻璃罐和树脂罐等。拔罐最早是用火使之通过燃烧产生负压,故称为拔火罐。现在也有人一直使用。拔火罐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比较高,稍有不注意就有可能烫伤皮肤,非常不安全。新一代的拔罐为真空罐或抽气式拔罐,一般都利用机械抽气原理使罐体内形成负压,使罐体吸附选定的部位,但拔罐器的结构复杂,操作人员操作起来比较麻烦。
目前,较为常见的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罐体,一般为一个半球状或钟形球状,申请号为201220442585.9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拔罐器,由硅胶制成。拔罐器操作简单、省力,其作用与人体皮肤后柔软、舒适密封性能好,但此种拔罐所产生的负压无法定量设置,没有泄压装置,只能采用强制卸载,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疼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控拔火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受控拔火罐,包括火罐本体、压力传感器、堵头、限位装置、固定装置、封闭端、通气孔、控制装置、弹簧、进气管、封堵垫片、进气口、连通管、堵头底座,所述连通管设置在拔罐本体的上方,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连通管的底部,所述堵头安装在连通管的上方左侧,所述堵头底座设置在堵头的右端,所述堵头通过固定装置与堵头底座密封连接,所述限位装置安装在固定装置的内腔中,所述封闭端设置在堵头底座的左端,所述通气孔设置在封闭端的表面,所述控制装置安装在连通管的上方,所述控制装置由开关按钮、指示灯和微型显示屏组成,所述开关按钮设置在控制装置的上方,所述指示灯安装在开关按钮的右侧,所述微型显示屏设置在控制装置的侧面,所述进气管安装在连通管的上方右侧,所述进气口设置在进气管的右端,所述弹簧安装在进气管的内腔中,所述封堵垫片设置在弹簧的右侧,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连接线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堵头内壁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由限位室和限位块组成。
优选的,所述堵头为空心管体。
优选的,所述火罐本体外表为硅胶,且内套有石材内胆。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的外表面上设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为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堵头底座由上底座和下底座组成,所述上底座的直径小于下底座的直径,所述堵头底座的内部设有水平方向上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封闭端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受控拔火罐,通过压力传感器的设计,使得火罐本体内的压力更加适用于不同患者,使患者感觉更加舒适;通过指示灯和微型显示屏的设计,使得拔火罐内的负压能够定量设置,更加智能化,使用更加方便;通过限位装置和通气孔的设计,使得拔火罐的泄压过程可以控制,避免在泄压过程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该受控拔火罐,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智能可控、实用方便等优点,同时能大幅度减轻泄压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火罐本体、2压力传感器、3堵头、4限位装置、5固定装置、6封闭端、7通气孔、8开关按钮、9指示灯、10微型显示屏、11控制装置、12弹簧、13进气管、14封堵垫片、15进气口、16连通管、17堵头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余学院,未经新余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31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双折叠自行车
- 下一篇:一种用于负压抽吸的新型注射器